总论 鸦片战争后,在列强的坚船利炮中,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 ”中清醒过来,开始寻求 之道,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代表人是 、 ,提出了“ ”,为宣传这种思想,他们先后编译了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以及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的《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并因此发动了 运动。在改良和革命的争论中, 方案称为时代的主流。 为了进行思想上的反封建,《 》的创办吹响了号角,以 与 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向西方学习成为一股巨大的潮流,在各种西方思潮中, 凭借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脱颖而出。 ★专题考点说明 1.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及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感受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新文化运动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和多元的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先进中国人传播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重大意义。专题阅读内容徐继畲、姚莹及其代表作(49页);走向共和(51页);青年学生组建进步团体和创办新式刊物(58页);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58页)第一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基础过关一.睁眼看世界——新思潮萌发 1.背景:清朝国势衰落,知识分子远离 ,与统治者沉浸在“ ”的迷梦中。 2.代表人物及派别的思想(1) 是近代中国看世界第一人,曾组织编译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以及介绍外国人对中国人看法的《 》;(2)魏源组织编写了《 》,这时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写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提出了“ ”思想,迈出了近代 的第一步。(3)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在“ ”基础上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逐步形成了“ ”的思想,并以此指导了洋务运动。 3.特点:只学“器物”不变 ,即只学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变革封建专制制度。二.维新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 的开展和 的兴起而产生。 2.维新思想的发展(1)时间:19世纪 年代(2)代表人物及主张人物 主张及活动康有为 1895年发动“ ”,初步形成维新变法纲领;出版《 》,打着孔子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