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学案中心>>历史学案>>历史学案导学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人民版必修2)

资料类别学案

学案导学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2 (立即充值

教材版本人民版

使用学科历史

使用年级高三

上传人ylh@ks5u.com

更新时间2013-07-16 21:08:38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资源

基本信息   在线预览

《学习目标》 1.简述苏联的工业化之路,分析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探讨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得失。 3.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点,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课前预习: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一)斯大林模式的工业化之路; 1、原因: 1)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后,仍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 2)为了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目的),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苏联必须实现国家工业化。 2、方针提出: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主要方针是: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 3、过程:从1926年起,苏联进入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 1)1926—1928年,主要是对原有工业企业进行改建扩建,同时新建了几千家企业。 2)1928—1933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3)1933—1937年,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 4、特点:即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 a.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是: ①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帝国主义发动反苏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国际因素) ②俄国经济落后,而落后是要挨打的,因此必须高速发展国民经济。(国内因素) b.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 ①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是从轻工业部门开始的;

特邀主编老师 ylh@ks5u.com 点评:

值得参考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