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 ) 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解析:由材料外国纺织品的输入导致“女红失业”,煤油等产品的输入导致“桕树皆弃为不材”,即传统手工业日益破产,可以看出中国的自然经济在外国的经济侵略下逐渐解体。所以答案为c。答案:c 2.“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 b.清政府废止“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发展 c.中国纺丝业使用机器生产,自然经济瓦解 d.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衰弱,上海近代纺丝业发展解析:“申江”是黄浦江的别称,指上海;“鬼国”是指外来侵略者,具有贬义;“番舶来银百万计”说明运来大量的资金购买物品,因此符合材料的答案为a。b项材料中没有反映;从材料看“家家置纺车”说明是手工业生产,所以c、d错误。答案:a 3.“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1860年是个很重要的时间点”。以下史实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b.《资政新篇》的颁布 c.洋务运动的兴起 d.“西学东渐”的开始解析:1860年中国的近代化应该是指学习西方的机器技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学习西方技术的实践是洋务运动。所以正确选项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