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这表明德清禅师( ) a.提倡儒、道、佛三教合一 b.认为儒、道、佛三教相互矛盾 c.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d.强调做学问要学习诸子百家典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的核心意思是做学问必须儒、道、佛三家兼学,缺一则偏。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 2.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 “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解析:宋明理学作为封建社会后期的精神统治工具,其根本出发点就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伦理道德秩序。答案:a 3.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 ) a.三纲五常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解析:本题考查朱熹的思想主张。a项三纲五常是西汉董仲舒的主张;b项是心学开创者陆九渊的思想;d项是明末清初黄宗羲等的思想。本题选c项,“格物致知”指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