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历史
试题本
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1至5页,第ⅱ卷(非选择题)6至8页,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问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此规定的目的是 a.奖励耕织 b.重农抑商 c.维护井田制 d.保护私有财产 2.《春秋繁露》云:“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英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此话强调,君主应 a.加强集权 b.独尊儒术 c.推行教化 d.顺应天意 3.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平均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 a.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 b.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 c.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d.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 4.“举灭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王安石这一变法措施的作用不包括 a.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 b.增加了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