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学案中心>>历史学案>>历史学案导学

2013年高二历史同步学案: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人民版必修3)

资料类别学案

学案导学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2 (立即充值

教材版本人民版

使用学科历史

使用年级高二

上传人ylh@ks5u.com

更新时间2013-08-10 22:34:40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资源

基本信息   在线预览

《课标要求》 “双百”方针的内涵;“文化大革命”摧残文化艺术的史实;改革开放后文化艺术事业取得的成就。“双百”方针对新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意义。《知识梳理》一、第一阶段(五六十年代):文化繁荣阶段——“双百”方针 1.背景:⑴新中国成立,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⑵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建设的展开,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2.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 3.含义: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意义:它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二、第二阶段(十年动乱):文化凋零阶段——文化专制政策 1.“十年动乱”从文化领域开始导火线:《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2.动乱中“文化的凋零”的表现(1)红卫兵“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破“四旧”,使无数优秀的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级文物遭受洗劫;(2)许多文艺界人士、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遭到批斗,下放甚至迫害致死;(3)许多中外优秀文艺作品被贴上“封、资、修”的标签而遭封杀;中国传统文艺被勒令停止上演。(4)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样板戏”一枝独秀,“八亿人口八个戏”是当时文艺状况的真实写照;三、第三阶段(1978年后):再现繁荣阶段——“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1.含义: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背景: 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⑵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邓小平提出“二为”作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恢复“双百”方针。

特邀主编老师 ylh@ks5u.com 点评:

值得参考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