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盐城模拟)2.《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答案》c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为宝”“犹用药也”“竭时而止”等,分析可知,四则材料均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为c。 2.(2013•广东六校联考)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井田制开始瓦解 b.商品经济发展 c.小农经济兴起 d.家庭手工业产生《答案》c 《解析》据题干中的“治田、宅、桑、衣帛”等信息,可以判断为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状态,c项符合。a项材料信息中为体现;b项与材料矛盾,d项不全面。 3.(2013•山西模拟)右图是甘肃莫高窟壁画“农作图”中的一幅,这反映出() a. 唐代在西北率先实现了生产工具的革新 b. 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影响到西北地区 c. 中国的农业开始确立铁犁牛耕的模式 d. 土地的日益集中导致人民生活困苦 《答案》b 《解析》b 观察图示可知反映的是唐代曲辕犁,而在甘肃莫高窟壁画中出现,说明该项农业生产技术已经在西北地区出现,故选b项。 4.(2013•惠州调研)形成“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观念的社会背景是 a.小农经济盛行 b.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c.商品流通不畅 d.传统手工产量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