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过关:(50分)
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色素提取液: 。
提取原理 。
2.色素分离方法:
色素分离原理: 。
3.该实验中化学物质的作用: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碳酸钙的作用是
4.分离结果:滤纸条上自上而下的四条色素带中最宽的是 颜色的 。
5.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何不能触及层析液?
6.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7.光反应的场所是 ,物质变化有① 、② 。
能量变化是 。光反应阶段生产的[h]、atp用于暗反应阶段的 。暗反应的场所是 。
8.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 、 、 、 。(至少写出四个)
9.据图回答
a点时,细胞内主要的生理活动
b点是 此时:
c点所示光照强度称为
10.现将提取的含新鲜完整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悬浮液,分别加入盛有丙酮酸溶液和nahco3溶液的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给予充足光照,都会产生气泡。请问这两种气泡成分是否一样?解释原因。
。
基础检测:(70分)
1.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数小时“饥饿”处理(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后,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他部分曝光。一段时间后,将该叶片经脱色、漂洗再用碘液处理,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曝光部分变蓝。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分析及结论合理的是
①本实验未设对照组 ②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显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
③实验初始时遮光和曝光区域均达到无淀粉状态
④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照将co2转变成了淀粉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 1880年美国生物学家恩格尔曼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光谱。他将棱镜产生的光谱投射到丝状水绵体上,并在水绵悬液中放入好氧细菌,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如图)。他得出光合作用在红光区和蓝光区最强。这个实验的思路是
a.细菌对不同的光反应不一样,细菌聚集多的地方,细菌光合作用强
b.好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水绵光合作用强
c.好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产生的有机物多,水绵光合作用强
d.好氧细菌大量消耗o2,使水绵光合作用速度快,则该种光有利于光合作用
3.在下列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手段相似的一组是
①证明光合作用过程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②研究分泌蛋白合成、运输和分泌的过程
③蛋白质的鉴定实验 ④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4.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h]和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分别用于
a.还原o2和co2 b.氧化o2和co2 c.还原co2和o2 d.氧化co2和o2
5.下图表示较强光照且温度相同以及水和小球藻的
质量相等的条件下,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示
意图。一段时间后,以下相关比较不正确的是
a.y2的质量大于y3的质量
b.④中小球藻的质量大于①中小球藻的质量
c.②中水的质量大于④中水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