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原子结构模型道尔顿把原子看成是“绝对不可再分”的微粒的观点,在19世纪末受到了新的科学发现的有力冲击.1879年,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克鲁克斯(1832~1919)在高真空放电管中发现了一种带负电的微粒流——“阴极射线”;1879年,英国剑桥大学物理学家汤姆生等人利用阴极射线能被电场和磁场联合偏转的作用,测定了这种粒子的荷质比(即电荷与质量之比).实验表明,不管电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和在阴极射线管中充以什么样的气体,生成带负电的粒子其荷质比都是相同的,说明它是各种原子的一个共同组成部分,即电子.1903年,汤姆生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浸入模型”:原子是由均匀分布的带正电荷的粒子及浸入其中的运动的许多电子所构成的,电子的负电荷中和了粒子的正电荷. 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一束高能的α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