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淮北高二检测)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 ) a.地主阶级改革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3.(2013•济南高二检测)梁启超在介绍某部作品时,说该作品的要点是“西汉经学,并无所谓古文者,凡古文皆刘歆伪作……因欲佐莽篡汉,先谋湮乱孔子之微言大义”。这部作品是( ) a.《变法通议》 b.《劝学篇》 c.《新学伪经考》 d.《孔子改制考》 4.(2013•运城高二检测)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 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 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 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 5.“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这场“现代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把思想宣传转化成了爱国实践 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起了重要思想启蒙作用 6.“公车上书”中提出的设“议郎”一职,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反映了维新派( ) ①希望参与政治 ②模仿西方议会政治 ③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 ④反对君主专制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