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试题中心>>历史试题>>历史一轮复习试题

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检测: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人教版必修3)

资料类别试题

一轮复习试题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3 (立即充值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

使用学科历史

使用年级高三

上传人ylh@ks5u.com

更新时间2014-07-01 20:06:17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资源

基本信息   在线预览

1.(2014东莞调研)《民报》主要撰稿人朱执信(1885~1920年)在翻译西方著作时,曾把“社会主义”译为“民生主义”。其主要目的是 (  ) a.传播西方思潮     b.社会主义的中国化 c.宣传社会革命 d.阐释新三民主义解析:本题考查三民主义的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可知,《民报》作为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宣传三民主义的思想阵地,朱执信把“社会主义”写成“民生主义”,意在宣传三民主义思想。孙中山将实现三民主义理解为实现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政治革命是推翻清政府,社会革命即解决民生问题,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思潮和三民主义都是向西方学习的成果,故a项不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主张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故b项不正确。新三民主义是在国共合作时提出的,也是民族、民权、民生,并未宣传社会主义,d项不正确。答案:c 2.(2014汕头二模)20世纪初期,《时事画报》发表了一幅名为《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的漫画,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结合所学推测,作者的意图可能是 (  ) a.希望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冲击清朝统治 b.赞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春天 c.期望孙中山搞民生建设实现国家富强 d.拥护保路运动,反对“铁路国有”政策解析: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金银铜铁锡煤”说明是为了求富,发展资本主义,期望孙中

特邀主编老师 ylh@ks5u.com 点评:

值得参考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