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中央电视台在插播
山东各城市旅游广告时提到威海的刘公岛,说“刘公岛不仅仅是一个岛”,其实刘公岛还承载着一段历史。它承载的历史是( ) a.1894年,日军在此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b.甲午战争中黄海海战就是在此打响的 c.刘公岛见证了北洋海军由成立到全军覆没的一段惨痛历史 d.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曾在此取得对日作战的胜利解析: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的失败。答案:c 2.某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此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本题属材料型选择题。《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答案:c 3.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 ①甲午海战 ②《马关条约》的签订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诗歌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的惨烈场面和签订条约及后果。①②③均正确。答案:a 4.清政府1895年5月20日电令:“著即开缺来京陛见……大小文武各员,并著饬令陆续内渡。”此电文对应的我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是( ) a.割让香港岛 b.割让九龙司 c.割让台湾全岛 d.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从题干“1895年”“饬令陆续内渡”可知是割让台湾全岛。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