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学案中心>>历史学案>>历史学案导学

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整合: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民版必修1)

资料类别学案

学案导学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3 (立即充值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

使用学科历史

使用年级高三

上传人ylh@ks5u.com

更新时间2014-08-20 14:58:21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资源

基本信息   在线预览

一、把握一条基本线索古代中国,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皇帝的权力不断延伸。权力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从汉至元逐步发展完善,明清时期空前强化并达到顶峰。二、构建知识网络 三、专题拓展:全面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历史概念 (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汇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 (2)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是管理方式。 (3)二者之间的联系: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②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 2.形成原因 (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导致旧的生产关系解体,秦国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这种经济的特点便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的个体的小农经济。这种经济模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保护其土地所有制度。这种封建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2)社会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周天子在诸侯割据局面下无能为力的教训,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3)思想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 (4)地理原因:由于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土地束缚了过多的劳动力,无法更多的发展商业与手工业,而且领土面积较大,需要统一的管理。

特邀主编老师 ylh@ks5u.com 点评:

值得参考

查看更多本学科其它资料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