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试题中心>>历史试题>>历史单元测试试题

2014级高一历史专题练习: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民版必修1)

资料类别试题

单元测试试题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3 (立即充值

教材版本人民版

使用学科历史

使用年级高一

上传人ylh@ks5u.com

更新时间2014-09-14 11:53:20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资源

基本信息   在线预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  )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 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解析 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结合,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深远。注重宗族关系、血缘关系、祭祖是宗法制影响的具体体现。姓氏是宗族的体现,放于名字前是对宗族敬重,是宗法制的表现。答案 b 2.“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揭示 (  )。 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 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解析 本题考查对内阁制度的理解能力。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表明君主还是有实权的,而中国古代则是君主专制。答案 a 3.“(清代)军机处值日章京……凡本日所奉谕旨,所递片单,均钞钉成册,按日递添,月一换。凡发交之折片,由内阁等处交还及汇存本处者,每日为一束,每半月为一包……均责成章京检覆无讹,按季清档,月折及各种存贮要件,收入柜中,值日者亲手题封,谓之‘封柜’也”。这说明军机处实质上 (  )。 a.防止了大臣专权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取代了内阁权力 d.扩大了统治基础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了清代军机处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这种保密制度实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答案 b 4.公元前403年,晋国的赵、魏、韩三家大夫废晋静公,将晋公室的土地全部瓜分。公元前376年,周王室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事件,在政治上有划时代意义,主要表现为 (  )。 a.社会基本统治秩序遭到破坏 b.王室衰微失去对诸侯的控制 c.土地国有为土地私有所代替 d.诸侯国割据混战的局面加剧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战国三家分晋之史实。三家分晋终被周王室正式承认,这是分封制破坏的表现,a项正确,b、c、d三项无法从题干材料中反映。答案 a 5.某同学在研究下列两幅图片后,对该阶段中国古代社会的变化特征得出一些感悟,你认为正确的是 (  )。 ①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 ②从世袭到任命 ③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  ④从分裂到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分封制到郡县制的演变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也是贵族体制向官僚体制的转变;郡县制下的管理任免改变了分封制下的世袭制,而改为中央任命;①②③说法正确;④无法从两幅图片中得出。答案 a 6.汉文帝二年曾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从中能够得出 (  )。 a.汉文帝时期选拔人才不经过考核 b.汉文帝时期负责人才选拔的官员清廉 c.汉文帝选拔人才不注重官员的真实能力 d.汉文帝选拔人才将人品与议政能力并重解析 贤良方正是指才能、德行好,正直,注重人才的品行。“能直言极谏”说明重视人才的议政能力。答案 d 7.明史描述都察院“职责纠劾百官,辨明冤枉,辑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据此判断,明朝时期都察院 (  )。 a.职权与汉武帝时期十三州部刺史相同 b.中央监察机构,且为地方监察机构上级 c.可以风闻奏事,实现社会舆论的监督 d.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察机构,为帝王耳目解析 “职责纠劾百官”,即负责对中央官员的监察。明代依十三道,分设监察御史。“辑督各道”,泛指地方各省。“辑督各道”指辑录、督查地方各省,属地方监察机构的上级部门。故b项正确。答案 b 8.下表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分布简表。时期郡县数 西汉 三国 西晋 隋朝 唐前期苏南浙江 会稽郡北部31县 4郡 50县 5郡 70县 7郡 45县 13州 74县江西 豫章郡 18县 4郡 51县 6郡 58县 7郡 19县 7州 34县福建 会稽郡南部1县 1郡 9县 2郡 14县 1郡 5县 5州 28县根据表中东南行政区划设置变化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古代行政区划不断向东南拓展 b.人口和经济重心有南移趋势 c.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不断加强 d.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加强解析 根据表格中“郡、县”数目的变化,反映出了中央权力的加强和地方权力的削弱,d项错误。答案 d,辨封建者是也。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文中的“封建”这一制度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个朝代 (  )。 a.商 b.西周 c.秦 d.西汉解析 王夫之论述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弊,材料中的“封建”为“封邦建国”之意,即分封制,最早出现在西周。 9.王夫之在论述古代两种政治制度的利弊得失时说:“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答案 b 10.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 ①西周推行的宗法等级关系 ②西周推行嫡长子继承制 ③西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④西周有着严格的礼乐定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 材料涉及西周礼乐制度中各个等级驾乘的规定,从中体现了西周宗法制之下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政治等级秩序。而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嫡长子继承制这一种权力的传承方式和核心原则,排除②。答案 b 11.有学者评论说“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皇权专制得到空前的加强 b.政府拥有了最终政务决策权 c.皇权受到政府制约解析 钱穆先生的观点反映了唐代的三省六部 d.政府独立于皇权之外制中,皇帝没有绝对的决策权,三省的职权较大。答案 c 12.新浪网《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文认为同时期的历史政治人物乾隆与华盛顿谈政见,谈三权分立,双方会吵起来;谈文字狱,双方则有可能会打起来。两人的政见差异从文明史观的视角看源于(  ) a.中美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 b.两人人生经历的差异 c.科学教育与启蒙教育的差异 d.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大环境的影响解析 材料中“从文明史观的视角看”是关键信息,由此可知d项正确;另一方面分析备选项,前三项从内涵上从属于d项。答案 d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之所以革之(注:废分封制)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观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政制的意义。(8分,限60字) (2)比较材料一、二分析柳宗元和黄宗羲对于君主政制的不同态度并说明原因。(16分,限180字) 解析 第(1)问,考查学生材料解读和理解能力。解题时注意“然而”这一转折词,说明材料大体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前半句有一个分号,又分为两个小点回答。依据材料可归纳为“秦始皇以郡县取代分封,有出于‘一己之私’但‘天下之端自秦始。’”。秦郡县制建立意义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主要能解读材料内容,再结合材料一对比作答即可。答案 (1)观点:秦始皇以郡县取代分封,固然出自“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意义: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沿用。 (2)不同:柳宗元肯定郡县制的合理性,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原因:①观察角度不同故态度不同。前者注目于郡县制的客观效果;后者注目于君主主观目的。 ②时代背景不同故态度不同。柳宗元所处的时代正值藩镇跋扈,中央政府权力衰微,故柳宗元作《封建论》强调郡县制是大势所趋,藉以提倡中央集权。而明朝废相后皇帝专权独断以至于亡国,所以黄宗羲批判帝制自专。总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发生了变化,时代背景不同,导致两人看法明显不同。 14.历史上围绕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优劣,看法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别子(嫡长子)为祖,继别为宗,继弥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 ——《礼记•大传》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 ——柳宗元《封建论》材料四 秦人任智力以自雄,收万方以自私,敢于变百圣之大法,自速其年世,以遗生民气运世世无穷之大祸,祖龙(秦始皇)之罪上通于天矣! ——(清)颜元《习斋四存编》 (1)据材料一,指出该制度对维护周天子权威有何积极作用?(6分,限45字) (2)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李斯和柳宗元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到唐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他们的观点?(10分,限50字) (3)据材料四,分析清人颜元反对郡县制的理由。(4分,限20字)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中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看法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8分,限60字) 解析 第(1)问,据材料一可知反映的是宗法制,作用是政治隶属和血缘纽带相结合,加强君主权威,巩固统治。第(2)问,材料“相攻击如仇雠”和“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反映的是李斯和柳宗元对于分封制注重血缘关系的否定,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为国家服务,不利于统治。第(3)问,据材料“收万方以自私”归纳为是郡主专制实现自私天下的手段。第(4)问,可以从所处的时代背景、看问题的角度、个人的素养加以分析。答案 (1)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政治联系具有向心力,有利于加强周天子的权威,有利于西周王朝的长治久安。 (2)李斯认为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导致封建制无法有效运行;柳宗元认为在世袭封建制下统治者的素质得不到保障。郡县制、科举制。 (3)颜元认为郡县制是君主实现自私天下的手段。 (4)时代背景;看问题角度;个人学识修养等。

特邀主编老师 ylh@ks5u.com 点评:

值得参考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