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1969级初中生,正式进入南京二十三中,已经是1970年。在此之前,留在小学继续读中学,那年头叫“戴帽子”,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直接升中学,至今没搞明白。反正有一天,一个红头文件下来,两个班的同学整体“移植”,就稀里糊涂地成了这所学校的学生。
都说中学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一切都朦胧。记得当时的作文,一会批判“读书无用”,一会批判“读书做官”,大家被绕糊涂了,让批判什么就批判什么。假道士作法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文章一样写,无非换个中心词。上课读书究竟为了什么,有没有用,能不能做官,根本不往心里去。
校史记录上,我们读书的年代属于“动荡岁月,艰难办学”。少年不识愁滋味,在我们这些半大不小的孩子眼里,没有动荡,没有艰难。都说青春无悔,所谓悔是不能悔,想反悔也没办法。那时候老师没升学压力,我们也不知道什么叫
高考,上学就是玩,玩就是上学,期末考试不过是象征性的,考好考坏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