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重点小学三十万,西城重点小学十九万,东城重点小学十六万……今年幼升小即将开始,一个隐蔽的群体正蠢蠢欲动,他们就是“择校黄牛”,声称交钱就能上名校,要价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记者暗访发现,“择校黄牛”承诺提供的服务可谓五花八门,包括跨区择校、本区内跨片择校、异地户口办齐五证、学生信息采集撤更……不一而足。不过,被涉及的区县教委坚决否认,并奉劝家长不要上当受骗。
“择校黄牛”的出现,想必不是偶然。其实早在前几年,幼升小指标这一黑色利益链就已显现,只是没那么张扬罢了。“择校黄牛”的存在,源自一条体制外的幼升小利益链条,才得以维持其赖以生存的“饭碗”,要不怎会让“择校黄牛”贩卖的指标屡屡得逞呢?
面对暗访的记者,“黄牛”拍着胸脯承诺肯定能搞定一所重点小学。面对这样的“保证”,人们不由猜疑“黄牛”的自信来自何处,“择校黄牛”背后涉水有多深?如果背后没有人为其牵线搭桥,能给六七个孩子办成吗?由此观之,幼升小指标背后必然有着一个利益共同体,在进行着你情我愿的择校交易。如果不斩断其背后的利益链,打掉“择校黄牛”,治理择校费就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