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中旬,为一部公益微电影选景,我来到四川省南部县三清乡真相村。在这个美丽而贫穷的小山村里,与一群留守的孩子有过几天的短暂接触,看到的景象,听到的故事,以及由此而来的感触良多。
小山村距成都四个小时车程,距县城大约一个小时,这不算太长的距离,两端连接着的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小村子位于丘陵环抱的一个小盆地里。这里有城里稀缺的清新空气和安全食品,但没有城里人有的高楼豪车以及发财机遇,村里的年轻人基本都进城打工去了,村子里只有他们的父辈和儿女,还有他们无尽的牵挂和无奈的等待。
在真相村小学,那被称之为“学校”的地方的软硬件设施让我们这些外乡人心存疑虑:这所并校之后保留的点校,有三年级以下的学生七十余人,学校唯一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是从村委会借来的一台城里很多人家已经淘汰了的二十九寸彩电,摆放在屋顶和桌面都裂着大口子的阴暗教室里;所有教室的节能灯不超过一盏,课外书籍和玩具一件都没有;学校只有一位公办教师和三位民办教师,老师们如果生病或有事,就托村里的医生带着孩子们上自习。幼儿班的孩子没有玩具、音乐课、故事和游戏,黑板上写着的老师正在讲的课程居然是一大堆艰深难懂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