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制日报》4月23日报道,201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国土局在滨江湿地深处的一座孤岛上,修建了多栋豪华会所,金碧辉煌、高端大气,专供领导使用。哈尔滨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则表示,这处建筑是为了加大对水土资源保护力度而兴建的地质环境监测站,2013年,为落实中央关于清查楼堂馆所的精神,转卖给地方国有企业哈尔滨工大集团。
明眼人一望便知的豪华会所,在哈尔滨国土局相关负责人那里,变成了冠冕堂皇的地质环境监测站;极尽奢华的木质结构,也被解释成可拆除的、非永久性建筑物和设施。这样的辩白,显然苍白无力,漏洞百出,并不能让人信服,更不能遮掩湿地会所的真容。
首先,既然说这些建筑物不是用于接待的会所,而是用途正当的监测站,那为何还要匆匆出手转让?监测站一旦出手,相关的公务如何处理?
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下发关于清查楼堂馆所的紧急通知,并没有针对诸如环境监测站之类的公共建筑。如果哈尔滨市国土局有足够的底气,想必不会这么急急火火地将“监测站”出手。说到底,还是心中有鬼,经不起查问,只求出手了事。至于什么“地质环境监测站”,不过是大兴土木、奢华消费的一个借口和由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