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正在美国读书的胡适无意间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做梦也没有想到,一个“副本”文章竟会为他赢得一世盛名。原来,胡适当时将《文学改良刍议》一稿两投,一篇发在他自己主编的《留美学生季报》上,副本则寄给了国内的《新青年》。谁知,先期刊发的原稿无人问津,而后发表的副本竟一纸风行、举国盛传,开文学革命之先河。胡适年纪轻轻就博得大名,这实在让一些人看着眼馋。胡适名满天下,但他却并不好名。有一年,胡适和马君武、丁在君、罗努生等人在桂林游玩,所至之处,动辄被人包围,签名、照相,络绎不绝。胡适只好苦笑着对身边的这几个朋友说:“他们是来看猴子!”胡适将自己比作动物园的猴子,并说他实在是为名所累。
1923年4月初,北洋政府公布了一批勋位,胡适榜上有名。4月8日,胡适在自己办的《努力周报》头条位置发表《胡适启事》:“4月5日的《益世报》上登出新发表的一大批勋章,内有‘胡适给予三等嘉禾章’的一项,我是根本反对勋章勋位的;如果这个胡适真是我,还是请政府收了回去罢。”1931年12月19日,胡适给李石曾写信:“连日报纸宣传将有华北政务委员会的组织,并有人选名单的拟议,其中有我的名字。如果这消息是正确的,千万请先生代为向政府方面声明我不愿意加入此项政务委员会。”别说是一般性的荣誉,就是“总统”这样的大官,胡适也照样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