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理论。
1、在文学领域,概念相同的两个字,它们在形象、色泽、联想意义上,可能大有区别。进入诗歌,形成不同的意象,造成不同的意境和情感。这就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请运用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品味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意味的不同,说说它们分别体现了怎样的色泽和意境?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2、《咬文嚼字》指出文学作品中的文字往往有联想的意义,本文谈到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二者的意思是一样的。在我国诗歌中,如“梅”“柳”“草”等,都具有暗示性,能引起联想。下面各诗中的“梅”有怎样的特点?
梅花
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