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战国时期魏国与秦国都实行上计制度,即每年诸侯国的地方长官都必须把当年的各种预算数字写在木“卷”上,呈送到国君那里。国君把“卷”剖分为二,由国君执右卷,臣下执左卷。年终,地方官要到国君那里报核,国君根据官吏征收赋税等情况,对官吏进行考核。魏、秦实行上计制度的目的在于
a.增加国家的收人 b.控制地方官吏 c.显示国王的权威 d.更好地考核官吏
《答案》b
《ks5u解析》考查战国时期诸侯国的统治策略。材料“每年诸侯国的地方长官都必须把当年的各种预算数字写在木“卷”上,呈送到国君那里。……国君根据官吏征收赋税等情况,对官吏进行考核”说明国君实行“上计制度”的目的在于控制地方官吏。故应选b。
3.隋文帝杨坚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以后,又对地方机构进行了改革,将州、郡、县三级改并为州、县二级,克服了南北朝时期“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的弊端。其主要目的在于
a.节省中央的财政支出 b.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答案》c
《ks5u解析》考查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分析选项,a不是主要目的;b与题意无关;c符合题意,减少了中间环节,有利于中央对地方大监控;d与题意无关。故应选c。
资源难易程度:★★★★★★★★★★★★★★★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2005-2014
未经许可,盗用或转载本站资料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