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试题中心>>生物试题>>生物单元测试试题

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课后练测: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教版必修3) Word版含解析

资料类别试题

单元测试试题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2 (立即充值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

使用学科生物

使用年级高二

上传人1421890381@qq.com

更新时间2016-01-14 16:24:07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资源

基本信息   在线预览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  ) ①生物多样性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②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③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 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 ⑤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 ⑥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中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 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 ⑧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 a.①③⑤⑥⑧      b.②③④⑥⑦ c.①②④⑤⑦d.①③④⑤⑧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一般来说,营养结构越复杂,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一般来说,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较低。 答案:c 2.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使藻类减少,藻类的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下列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 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 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解析:藻类大量繁殖引起水蚤增加;水蚤增加,又使藻类减少,这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两者相互促进,不存在抑制关系,仅具有促进作用,为正反馈调节。 答案:b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  ) 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 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而实现的 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 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 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群落的丰富度有关,群落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通过生态系统内部各成分间相互作用、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答案:c 4.松材线虫原产北美洲,通过松墨天牛等媒介昆虫传播,引发松树病害。松材线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相继在江苏、安徽、广东和浙江等地成灾,导致松树大面积死亡。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松材线虫在北美洲的危害不严重是因为有大量的自然天敌存在 b.人工松林中的松树大面积死亡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c.利用松墨天牛天敌防治天牛,有利于控制松材线虫的扩散传播 d.丰富度大的森林不易发生松材线虫的爆发 解析:外来物种对环境有破坏作用的原因是没有天敌的存在,松材线虫在北美洲的危害不严重是因为有大量自然天敌的存在,a项正确。人工松林大面积死亡,再恢复到原来的程

特邀主编老师 陈丽清 点评:

知识点讲解详细。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