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 )
①生物多样性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②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③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 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 ⑤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 ⑥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中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 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 ⑧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
a.①③⑤⑥⑧ b.②③④⑥⑦
c.①②④⑤⑦d.①③④⑤⑧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一般来说,营养结构越复杂,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一般来说,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较低。
答案:c
2.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使藻类减少,藻类的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下列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
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
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解析:藻类大量繁殖引起水蚤增加;水蚤增加,又使藻类减少,这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两者相互促进,不存在抑制关系,仅具有促进作用,为正反馈调节。
答案:b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 )
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
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而实现的
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
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
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群落的丰富度有关,群落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通过生态系统内部各成分间相互作用、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答案:c
4.松材线虫原产北美洲,通过松墨天牛等媒介昆虫传播,引发松树病害。松材线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相继在江苏、安徽、广东和浙江等地成灾,导致松树大面积死亡。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松材线虫在北美洲的危害不严重是因为有大量的自然天敌存在
b.人工松林中的松树大面积死亡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c.利用松墨天牛天敌防治天牛,有利于控制松材线虫的扩散传播
d.丰富度大的森林不易发生松材线虫的爆发
解析:外来物种对环境有破坏作用的原因是没有天敌的存在,松材线虫在北美洲的危害不严重是因为有大量自然天敌的存在,a项正确。人工松林大面积死亡,再恢复到原来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