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
越州中学 季海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真理的含义和客观性。
(2)理解:①实践的含义和特点;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分析: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4)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能力目标
(1)通过复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使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切实认识到生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讲述真理具体的有条件的及认识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一知识点时,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及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都要服务于实践。
(2)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难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教学方法》
课件演示法、问题法等。
《教学手段》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主学习环节
对照2014年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知识条目和考试要求,引导学生整理相关知识点。
1.实践的基本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有二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提示》(1)实践的主体是人,动物的本能活动不能为人的实践活动。
(2)实践的对象不是整个世界,而是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2.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首先,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是客观的;其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2)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人可以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