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需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坚持以办好农民子弟学校、造福沿海人民为指导思想,还把不断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共青团工作做为头等大事来抓,为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为莆田市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他就是福建省中小学优秀校长、秀屿区政协委员、莆田第十一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黄国文。
组建团委班子,推动学校全面工作
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而黄国文却认为:个人力量终究有限,只有组建一个团结高效的领导班子,才能更好地推动学校全面工作。为此,他率先垂范,严于律己,积极倡导和推动民主作风,采取教师自愿报名、竞聘演讲、全师投票选举产生了团支部正副书记、少先队辅导员候选人,组建了一个团结向上的团委班子,并注重发挥团委班子的作用,坚持团委班子参加每周的校务会议,群策群力,共同商讨学校的办学方案。同时,该校实行“校长——团支部书记——团支部副书记、少先队辅导员——学生会”的层级管理,一级对一
级负责,层层落实,为学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定期召开校务会议,研究团委工作计划,全面布置工作
党建带团建是该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明确工作方向,积极支持共青团依照法律和自己的章程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黄校长定期召开会议,做到校团委在党支部领导下制定工作计划,安排工作任务。团支部则根据工作部署负责具体抓落实,组织团员加强政治学习并开展各种活动。目前,该校已形成以党建带团建,思想政治工作一级管一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体系。他还经常深入团员中了解团员学生的思想动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不断地提高团员的思想觉悟,有效地推动了团组织工作的开展。
组建教工团支部,激发团组织的活力
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事业的发展,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黄校长积极倡导团委组建教工团支部。这样青年教师就能在教工团支部的组织下,发挥主人翁的精神,培养自己的爱岗敬业精神,展现青春的朝气和活力,发扬创新精神,把个人和学校发展结合起来,建功立业,实现理想和追求。同时能更更好的发挥该校青年团员的作用,进一步完善该校团组织结构,激发团组织的活力。
召开团代会,开创学校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校党支部领导团委,围绕创建达标学校的目标,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定期召开团代会,团结带领广大团员勇立时代潮头,展示青春风采,做到“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极大地提高了该校广大团员参加团组织活动的热情,同时也使团代表们受到了一次良好的民主思想教育,为提升办学品味增光添彩,努力开创学校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组建学生会,定期召开学代会,落实学代会提案,实行学生自主管理
要真正实现学生自治、自主管理,必须组建学生会,让学生会干部明确自己的职责,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锻炼能力的平台。为此该校学生会在团委组织下成立了,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发展、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同时定期召开学代会,并尽力落实每次学代会提案。在加强对学生进行必要引导和监控的同时,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管理。充分发挥学生会、少先队及其他学生群众团体的作用,参加卫生、考勤等方面的管理;并结合社会实际、学生的思想实际及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改变了班干部的组织机制,加强对班干部的培训和督导,使他们更好地履行职责,在学生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支持团委,优化学生成长的环境
作为一名校长,黄国文同志牢记自己的职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心全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极力支持团委会开展有益学生成长和学校建设的活动,把学校办成学生成长的摇篮。
莆田十一中建校五十余年,教学设施老化,无法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任职以来,黄国文同志多方奔走、四处求援,筹集资金、寻求支持,为学校的现代化建设费尽了心思。近十年来,学校投资数千万元、校园环境改造项目和教育教学设施更新换代项目数十项,使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成为全市教学设施先进、教育环境完善、生活环境健康的花园式现代化学校。目前,学校建设有教学楼、科技楼、学生宿舍楼,在建的有综合楼、塑胶跑道;设有学生图书馆、学生食堂、地震宏观观测站、沙滩排球场、乒乓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以及电脑、音乐、美术、舞蹈、语音等多部专业教室;校园内建有石头文化园、人工草坪、生态园林园以及喷水假山池等。
同时,黄校长每学期腾出一万元专项资金为团委开展各项活动提供经费保障,每学期在校历表中安排一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团委开展各项活动提供时间保障。该校努力开发出国英语培训、绘画、合唱器乐、文学社、地震、心理健康辅导、自然灾害预防、学习方法指导、新闻报道艺术、民间故事片的编与讲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抓志愿者公益活动、社区环境建设、社区科技文化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如今,莆田十一中已经发展成为福建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样本校、莆田市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基地校、莆田市沙滩排球训练基地校、莆田市地震宏观观测站、莆田市绿色学校。
搭建平台,创建学校特色品牌
在推行素质教育方面,黄校长坚持德育为首的办学思路,极为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从培养学生的文明言行入手,以养成教育为主题,成立校园文明督导队,倡导德育的实效性,为团委会搭建平台,开展了一系列团队活动,使学生获得了一种感受,明白了一个道理,养成了一种品质,学会了一种本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他积极为团委搭建平台,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与海内外学者联络,筹备成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并通过校刊《仲尼山》开设“不倒翁信箱”,进行了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与学习能力培养实验研究,通过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和班级、少先队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掀开了学校素质教育篇章中崭新的一页。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受到了各级教育部门的广泛好评。
地处沿海的莆田十一中,家长大多外出经商、打工,留守孩子较多。黄校长积极引导团委从大局出发,关爱留守孩子生活,为留守孩子做实事,设立专门的留守孩子档案,组建临时爸爸、妈妈,经常深入留守孩子,了解问题,解决问题,深受他们的尊敬和爱戴。如今,莆田十一中的留守孩子都能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快乐天空。因此,关爱留守孩子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关爱留守孩子”先进集体。
设立青少年维权岗、开展普法教育和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是搭建团委会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而采取的长效举措。团委会坚持“教育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把普法教育工作与依法治校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平安校园创建、文明单位创建、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创建相整合,密切结合学校实际,成立法制教育领导小组,校内建立健全了以“校长——副校长──政教处──年段段长——各班主任”的法制教育管理网络,校外以综治副校长、家长委员会成员等组成法制建设队伍,并成立了校内安全保卫小组,并不断增强法制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法制意识,使全体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促进了学校事业健康协调的发展,为构建平安、文明、和谐的校园创造了良好的法制氛围。因此,莆田十一中被授予莆田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四五”普法先进集体、青少年学生法律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
落实人文关怀,营造宽松和谐氛围,是黄校长极力追求的目标。该校团委于2003年在班级设立“雷锋基金”,资助贫困生,学生们在奉献中接受爱心教育,陶冶道德情操,推动班风校风的好转。党、团员开展“阳光行动”,与“困境生”结对挂钩,做学生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年终送温暖活动,坚持团委班子亲自上门为特困生送学费、送生活费、送学习用品等“三送”的主题活动,给自己的节日增添了一抹亮色。学校推行减免学什费制度,每年都为贫生减去10来万人民币的学费,不让一位学生因贫困而辍学。黄仲咸教育基金,点燃了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高中学生的希望之火。同时,黄校长积极寻求社会团体、企业家的支持,给贫困生提供必要的资助。更值得一提的是,团委每年对考上大学的特困生,进行跟踪,前年就有考上福州大学的张剑霞和漳州师院的林建新两位同学,因交不上学费而面临辍学,学校积极发动爱心捐款,每位同学得到8000多元、10000多元不等的资助。至于家庭困难或因天灾人祸陷入困境的师生,团委都会开展“捐出零花钱,校园献爱心”活动。2006年,高一(10)班魏剑平同学因患“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全校师生捐款达两万多元。本学年,
开设业余团校,培养团学干部
为了提高学生对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认识,培养团学干部,黄校长要求团委会开设业余团校,让学生学习并了解青年团的性质和各项规章制度,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提高团学干部的综合素质和管理团学组织的能力,培养团学干部情系学校发展、关心国家大事的激情和责任。
实践也证明,通过业余团校,莆田十一中在思想政治工作、团学工作、学风建设、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团员青年综合素质普遍得到提高,校园内“读书·成才”等思潮蔚然成风。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后,业余团校组织了培训会、辩论赛、演讲赛、参观考察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使团员青年系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分发挥了业余团校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作用。因此,莆田十一中团支部被授予福建省五四红旗团总支、福建省500支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示范团队、秀屿区青年志愿者工作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