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市第四中学介绍
浏览:21033次

遵义四中建校于1915年,由遵义籍爱国教育家朱季瑜先生自东京帝国大学留学归国后创立,是我国在上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一批新式学堂的继承者之一,在遵义及全省享负盛名。学校现有两个校区,老校区(即校本部)位于遵义市历史文化重地——老城,现有高三年级学生;新校区位于城市东郊尚在开发建设中的新蒲新区,有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在此就读。遵义四中于1953年成为贵州省首批三所重点中学之一,1992年列入《全国名校》。遵义四中是贵州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级示范高中。在贵州省以自由、开放、包容和人性化的教学精神特立独行。

学校占地3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绿化面积9600平方米,体育场地9200平方米,有300米塑胶环形跑道运动场。学校设施齐备,拥有宽带校园网、多功能阶梯教室2间、计算机教室3间、现代化理化生实验室10间、语音室2间,配备有专用美术、音乐、舞蹈教室,图书馆藏书75600册,普通教室全部安装成多媒体投影教室。学校新蒲分校已于2013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新校区占地227亩,建设项目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图书科技楼、体育馆、后勤服务中心大楼等,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学校是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多所著名高校挂牌的优秀生源基地。截止至2012年1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68名,其中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67人、中级职称以上教师107人,省级名师及省级骨干教师20人、市管专家及市级骨干教师12人、10位英语教师曾赴美国、英国、丹麦等国留学,多人担任遵义市教育学会各学科理事长,遵义师院客座教授5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9人。

学校先后获"贵州省语言文字工作示范学校"、"贵州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语言文字工作示范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次)、"贵州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遵义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遵义市园林式单位"、"遵义市直属机关先进党组织"(2次)等荣誉,并连续八年荣获遵义市教育局、遵义市人民政府提高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奖等荣誉。

学校确立了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为指针,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全面完成普通高中为高校输送合格学生、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建设者任务"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治校方针,"设施齐备、功能齐全、管理科学、师资精良、质量一流、全国领先"的发展目标,"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育人观,"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补短、人人成才"的成才观,"品德高尚、身心健康、学业优秀、能力卓越"的学生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坚持"以人为本、健全人格、培养特长、面向全体"的教育思想,始终把培养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根本任务。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的发挥,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钻研,发挥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和见解,培养学生探索性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学法指导,扩大阅读范围,提高知识层面与审美情趣。同时,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 在长期的积累与沉淀中,逐渐形成了"勤奋求实、文明活泼"的校风、"勤学善问、扬长避短"的学风、"敬业爱生、求实创新"的教风,"开放式办学、立体化育人"的办学特色。名师享誉全省,学生遍布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