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的“堵”与“疏”(一)2008-11-17 11:24:00 阅读 参与讨论()

何为“堵”何为“疏”

何为“堵”?

“堵”是堵塞,就是制止、禁止、打预防针,防患于未然,使学生不出现某些不雅举止、不良习惯、不法行为;就是及早惩处,防微杜渐,是当学生开始出现某些不雅举止、不良习惯、不法行为时,及早采取措施,将其控制在极小的状态,使其不发展壮大,使其只影响到极小的范围和人群。

就防患于未然来讲,主要是事前防患;就其防微杜渐而言,则主要是事中监督和事后惩处,就是要对学生的某些问题进行制止,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在班级管理中,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校规校纪的讲解,班规班约的制定,都是事前防患之举;经常性地对照国家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和班级规定条款进行检查,属于事中监督;在学生违犯有关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和班级规定条款后,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处罚,这是事后的惩处。

具体地说,限制学生的爱好、兴趣,限制学生的某些不符合时代特点的选择,不允许学生不合理的个性表现,不承认学生某些的空间,不给学生某些发泄和表现的机会,不提供一些活动的场所,不让学生有不合理的松弛时间,这些都是堵的内涵。

何为“疏”呢?顾名思义,“疏”是引导、疏导。

就班级管理而言,疏的内容要多得多。疏是怀着一种期待,是给以足够的自由;是凭着一种宽容的心态,是采取合情合理的措施;是成功前的激励,是挫败后的鼓劲;是在家长面前的赞许,是对学生集体的信任……

更具体地说,尊重学生的爱好、兴趣,理解学生的符合时代特点的选择,允许学生合理的个性表现,承认学生一定的私人空间,给学生一些发泄和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有一些活动的场所,让学生有一些松弛的时间,这些都是疏的内涵。

“堵”和“疏”的关系

“堵”和“疏”,一组矛盾词,一个统一体。有堵必有疏,有疏必有堵,不能单一堵,不可单一疏,堵后必须疏,疏前必须堵,堵为有条件的堵,疏为有讲究的疏,堵为达疏之目的,疏乃求堵之效果。

1)不能单一的堵,也不可单一的疏

上古时期,大禹之父亲鲧,治水只用堵的方法,闹了个大水不治反害,天下水害更重。这就是教训。今天管理一个班级,设若只有禁令却没有奖彰,只告之“这不可”、“那不可”却不告之“哪些可”、“如何可”,岂不是与鲧同出一辙,害生害己?

2)堵后必须疏,疏前必须堵

大禹治水,疏通河道,导水至海,这是“疏”的典型。但他亦必是坚固了那河之两岸大堤,堵了大堤上可能漏水的各处泉眼,择定了疏导河流的方向。否则,四处导之,则必定四处皆为汪洋,天下尽为泽国。

今天的班级管理,也有这么一个道理在其中。制定出了禁令之后,一定得有相应的奖彰措施;告之“这不可”、“那不可”之后,一定得告之“哪些可”、“如何可”。

3)堵为有条件的堵,疏为有讲究的疏

班级管理中,“堵”是有条件的,要讲个合法、合情、合理;“疏”是有讲究的,要讲个尊重、理解、帮助。不管是“堵”还是“疏”,所要记住的都是这么一个基本原则:“学生是有人格的学生,学生是有尊严的学生,教师无权侵犯学生的基本权益。”只有讲究了这些,这“堵”和“疏”才是人性化的,这样的班级管理才叫科学管理。

关于“堵”与“疏”案例的具体指导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