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化学)2010-2-26 15:10:00 阅读 参与讨论()

化学科考试以化学学习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命题还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010年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化学)

化学科考试以化学学习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命题还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
.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
.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    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三)考试范围和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科学素养的要求,按照既保证与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要求基本一致,又有利于我省实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原则,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I课程开设指导意见(试行)》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化学),将我省高考化学科考试范围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涵盖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根据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必考内容包括: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等五个方面。
1
.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了解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了解物质的量在定量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2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①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②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③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④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
①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②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③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1~18号元素)、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④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⑤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⑥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⑦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计算不作要求)。
3)溶液
①了解溶液的含义。
②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③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④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现象。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①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②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知识。
④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⑤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⑥以IA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⑦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与性质的规律。
⑧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5)化学反应与能量
①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②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③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④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⑤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⑥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⑦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了解金属腐蚀的危害和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7)电解质溶液
①了解电解质的概念、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②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③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④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
⑤了解溶液pH的定义。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⑥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弱酸弱碱盐的水解不作要求)。
⑦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⑧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①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②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③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①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②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以海水的综合利用为例,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4)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4.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5)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6)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缩聚反应不作要求)。

5.化学实验基础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5)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
6)能根据要求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
7)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
①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②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③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④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8)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涵盖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考试。

 物质结构与性质
1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如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难易、解释某些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等)。
3)了解电负性的概念,了解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4)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2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如反应热、分子的稳定性等)。
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4)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5)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3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1)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2)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有机化学基础
1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知道某些物理方法(如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4)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立体异构体)。
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简单的烷烃、烯烃、炔烃和苯的同系物)。
6)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2
.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3)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5)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6)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3
.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4)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3)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4)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