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
海南省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化学2011-3-7 9:06:00 阅读 参与讨论()马上投稿

海南省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化学

Ⅰ.考试目标和要求

   海南省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时选拔性考试。高考试题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保持适宜的难度,以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化学科高考主要依据以下三点:其一,依据《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海南省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指导方案》;其二,兼顾海南省本地实际,考虑全省考生的学习基础;其三,考虑化学学科的特点。坚持有利于高中选修课程的开设,引导和鼓励学校多开选修课,体现模块设置的功能与价值,促进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化学教学,既要服务于化学教学,又要对该学科的教学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有利于考务操作,程序要相对简捷,不能繁琐。

   一、考试目标和要求的制定依据

   考试目标和要求的制定主要体现了课程标准以下三个方面的精神: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重视化学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体会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及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科学态度。

  二、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化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Ⅱ.考试方式、考试时间与分值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Ⅲ、试卷结构与难度控制

  一、试卷结构

  1、内容比例:必考部分约占80%,选考部分约占20%。

  2、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

  第Ⅰ卷全部是选择题,约占35%,属于必考部分内容。

  第Ⅱ卷以非选择题为主,约占65%,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必考部分的主观题与选考部分的三个模块的试题。考生可以在三个选考模块中任选一个模块答题,但不能跨模块选题,否则只按所选的第一个模块记分。

海南省高考化学试卷结构调整表

2009年试卷结构 2011年试卷结构
必考题 选择题(单项选择) 12题 36分 必考题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① 6题 12分
不定项选择题② 6题 24分
非选择题 5题 44分 非选择题 5题 44分
选考题 选择题 3题 9分 选考题 多项选择题 1题 6分
非选择题 1题 11分 非选择题 1题 14分

  注:

  ①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②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就得0分。

  二、难度控制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Ⅳ、考试内容和范围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科学素养的要求,按照既保证同《考试大纲》的要求基本一致,又有利于海南省实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原则,参照《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海南省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指导方案》,将高考化学科考试范围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必考内容涵盖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根据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必考内容包括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

  选考内容涵盖选修模块“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1个模块的考试。

  必考内容

(一)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知道化学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了解观察现象是认识物质性质及物质发生变化的基本方法。

  (1)掌握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3)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及结论。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1)了解化学在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安全利用方面的作用。

  (2)了解化学在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生产各种新型功能材料方面的作用。

  6.认识化学反应在制造新物质方面的作用;了解新物质的合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了解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4)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理解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6)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和热化学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7)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正确换算。

      3.溶液

   (1)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4)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知道核素可用于医疗、新能源开发等方面。

   (2)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AZX的含义。

   (3)从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4)从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理解元素周期律。

   (5)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6)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7)以IA和VIIA族为例,理解同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8)了解元素周期表在科学研究、地质探矿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从多角度、多层面了解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分类与整合。

   (9)认识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5.化学反应与能量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知道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

   (3)认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知道节约能源、提供能力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4)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了解△H=H(反应产物)—H(反应物)表达式的含义。

   (5)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6)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7)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理;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了解防止金属电化学腐蚀的主要措施。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其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平衡常数(浓度平衡常数)的含义及其表达式;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7.电解质溶液

   (1)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特点,知道弱电解质的电离存在电离平衡,能正确书写常见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知道电离平衡常数可以表征弱电解质的电离能力。

   (3)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了解水溶液的酸碱性与水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

   (4)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水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会计算稀的强酸、强碱溶液的pH。

   (5)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知道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

   (6)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能结合实例分析温度、浓度、外加酸或碱对水解平衡的影响;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7)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德含义,能进行相关的计算;能结合典型实例,运用平衡移动的一般原理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过程。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1)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景及化学在其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1)了解海水中存在的重要元素及其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潜在价值。

   (2)了解海水中提取镁的反应原理及有关化学反应。

   (3)了解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原理。

   4.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1)能依据所提供的资料或信息,获取并归纳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2)能设计简单的实验,具备演剧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基本思路。

   (3)尝试利用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如氧化还原反应)研究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四)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1.了解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主要原因。

   2.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3.了解同分异构现象。

   4.了解甲烷、乙烯、苯等主要性质;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

   5.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能举例说明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6.了解加成、取代、酯化反应的特点;知道简单的加聚反应。

   7.知道分馏、裂化和裂解在石油炼制中的应用。

   8.知道煤的干馏及其重要产物。

   9.了解高分子材料的类别,能识别常见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其在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发展中的应用。

   10.了解白色污染及其防治、消除的途径和方法,具有绿色化学思想和环境意识。

   (五)化学实验基础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装置图;了解实验室常用试剂的使用和保存方法。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过滤和蒸发、蒸馏和萃取等分离和提纯方法;能根据要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5.掌握NH+4、Cl-、SO2-4、CO2-3、Fe3+、Ag+等离子的检验方法;掌握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方法。

   6.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7.能对给定的物质设计出合理的鉴别方案,并能运用有关知识和原理对给定方案的合理性给予评价。

   8.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能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9.了解中和热测定和中和滴定的原理及操作。

   10.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选考内容

  (一)有机化学基础

  主题1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能进行确定有机化合物分子式的简单计算。

  2.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方法。

  3.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4.掌握常见官能团的结构和名称;能利用官能团的化学检验方法检验常见官能团;认识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5.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理解同系物的概念。

  6.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定性鉴定结果及相关谱图提供的分析结果,判断和确定某种有机化合物样品的组成与结构。

  主题2 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初步掌握烃、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

  2.掌握烷烃与氧气、卤素单质的反应等主要性质。

  3.掌握烯(炔)烃与卤素单质、卤化氢、水的反应等主要性质。

  4.了解苯的卤代、硝化及加氢反应;了解苯与苯的同系物性质的相似及差异。

  5.能根据饱和一元醇的结构特征举例说明醇的主要特征。

  6.了解卤代烃、酚、醛、羧酸、酯的主要性质。

  7.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了解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8.了解根据有机化合物结构预测其能发生的有机反应类型的一般思路;了解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一般程序。

  9.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某些烃、烃的衍生物的重要作用及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

   主题3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1.了解糖类的基本组成和主要性质特点,能列举出常见的单糖、二糖和多糖。

  2.了解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及它们之间的简单关系。

  3.对有机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有所了解。

   主题4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2.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单体和链节。

  3.了解常见的稿分子材料;能举例说明一些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方向。

     (二) 化学与技术

   主题1 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1.了解工业上用接触法制硫酸的主要原料、主要生产阶段和生产工艺;了解建设化工厂需要综合考虑的基本问题和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了解“三废”(废气、污水、废渣)处理的主要方法。

  2.了解侯氏制碱法的工艺流程;能说明氨碱法制碱的化学原理和主要生产步骤,并能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体会化学反应路线的设计是化工生产技术的决定性因素。

  3.认识合成氨反应的原理和特点,能依据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并综合考虑设备等因素选择合成氨的最佳条件,能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4.知道不同生产部门对水质的不同要求应选用适宜的水处理技术;了解硬水对生产和生活的害处,掌握硬水软化技术的原理和生产工艺;能举例说明废水处理的主要方法及其原理。

  5.认识海水是宝贵的化学资源,初步掌握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溴、镁、重水等的生产工艺流程,了解海水的综合利用。

  6.能说明点解食盐水的基本原理,并能写出相应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列举实例说明氯碱工业产品的主要用途。

  7.了解煤和石油在组成上的相似及本质区别;了解煤和石油的加工工艺。

  8.了解化学工艺进步在生产、生活、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中的重要作用。

   主题2 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和应用

  1.了解材料的一般分类;举例说出材料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要原料及其主要化学成分;了解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区别。

  3.以炼铁和炼铝等为例说明冶炼金属的化学原理,掌握金属冶炼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分析和解决金属冶炼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4.能以铁的腐蚀为例分析“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化学过程;能简要说明两种电化学保护方法的基本原理;能例举金属保护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

  5.了解什么是功能高分子材料;了解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种类主要有结构型和复合型。

  6.了解聚合反应的两种类型(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并能加以区分;了解化学在研制功能高分子材料中的重要作用。

  主题3 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1.了解化肥的分类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懂得合理使用农药,树立环保意识。

  2.了解绿色化学的含义及主要目标;了解化学与技术在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体会化学与技术的创新在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

  3.初步理解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化生产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选择什么反应及条件、原料来源、设备、生产工艺等),认识化学原理对生产技术的指导作用。

  4.了解新世纪人类在资源、环境、健康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对化学与技术的挑战。

  (三)物质结构与性质

   主题1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知道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不同于宏观物体;知道“电子云”是对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认识电子云图可以描述电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大小。

  2.理解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包括特例),能用以上规则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3.能运用基态原子的核外排布规则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顺序图,写出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和价电子排布式。

  4.了解电离能的概念,知道电离能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了解主族元素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5.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主族元素电负性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认识主族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6.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7.知道能级组的划分与周期划分的关系,知道各周期元素的种类;知道核外电子排布与族划分的关系。

  8.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周期性变化的原因。

   主题2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1.从共用电子对河轨道重叠的不同角度认识共价键的本质和特征;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特征。

  2.了解σ键和π键的形成条件;知道sp、sp2、sp3等杂化轨道。

  3.能说明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4.能用键能、键长、键角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5.能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运用。

  6.初步学会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

  7.了解金属键的含义,了解金属键对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的影响;知道金属原子的三种常见堆积方式(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六方)。

  8.认识离子键的本质和特征及其形成条件;认识几种常见的AB型离子晶体的结构,了解其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情况。

  9.了解晶格能的概念;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影响离子晶体的熔点、沸点等性质。

  主题3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1.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本质区别在于内部微粒在空间是否按一定规律做周期性重复排列,认识晶体具有自范性、各向异性、对称性等重要特征。

  2.知道晶胞是描述晶体微观结构的基本单位(不要求从堆积模型抽取晶胞),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组成。

  3.了解原子晶体的结构特征;能列举常见的原子晶体;能从结构角度解释原子晶体的高熔点、高沸点和高硬度。

  4.知道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能解释分子晶体低熔点、低沸点的原因。

  5.认识石墨的结构,知道石墨是一种混合晶体;能解释石墨的导电性、高熔点、低硬度等物理性质。

  6.了解范德华力合氢键的存在以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7.了解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主题4 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

  1.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了解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手段。

  2.能利用元素周期表了解(1—4)周期与各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特点。

  3.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4.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知道此研究有助于发现具有预期性质的新物质。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