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
最后一周冲刺:近一年高考作文热点话题及素材2011-6-2 15:39:00 阅读 参与讨论()马上投稿

  原则上讲,高考作文命题会有意回避社会热点,这样做,既有避免猜题押宝的意图,也有出于杜绝假话、空话、套话的考虑。但根据对近三年高考作文试题命题方向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发现,高考作文命题专家越来越倾向于在试题中暗含社会热点,以引起学生对社会、人生的关注,进而考查学生由表及里或透过现象看本质地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 青岛“100年后的备件”事件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0年7月,青岛原德国租借区的下水道在高效率地使用了100余年后,一些零件需要更换,但当年的公司早已不复存在。城建公司的员工四处寻觅配件公司,后来一家德国的相关企业给他们发来一封电子邮件,说根据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应该可以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城建公司根据这个提示,在下水道里找到了小仓库,里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备用件,依旧光亮如新。

  以上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根据你的感悟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100年后的备件 

  张  雷

  不久前,一则有关“青岛下水道”的故事在网络上被竞相转载。在青岛市原德国租界区,由德国当初建造的下水道出现了小故障,工作人员检修后发现是零件老化了。然而,这个下水道系统已经使用了百余年,当年那家建筑公司早已不复存在。

  青岛城建公司咨询了其他德国建筑公司,其中一家发来一封电子邮件:“根据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的范围内,可以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青岛城建公司在下水道里搜索后,果然找到了小仓库,里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备用件,这些零件依旧光亮如新。

  100年后的备件,依然能照常使用,“这大概是德国人的传奇”。很多人好奇,是什么样的动力和机制,能够催生出德国人的这种严谨。殊不知,这种对规范的遵守与对质量的追求,几乎已经成了德国人的“潜意识”,不需要约束,就能自觉履行。

  德国人在见面打招呼时,总会说一句很特别的话,“Alles in ordnung?”如果直接翻译,这个问候语的意思是“秩序还好吧?”由此可见这个民族对“秩序”和“规则”的重视。无论是做事、做人还是生产产品,他们都以遵守秩序、一丝不苟为准则。

  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架世界名琴,这架钢琴的生产者是德国人亨利·施坦威。1836年,木匠出生的斯坦威在自家厨房里,神奇地制造出他的第一台钢琴。此后,这个德国人按照最苛刻的规程,建立了一套“施坦威体系”,从设计到流程,甚至连某个零件的材质,都做了最细致的规范。正是这套潜心研究出来的“秩序”和“规范”,让“施坦威钢琴”成为了钢琴制造的典范。如今,全世界所有的三角和立式钢琴,都要遵循这个德国人所制定的尺度和设计指南。每一个钢琴家都以能使用“施坦威”牌钢琴演奏为荣。

  德国西门子公司前总裁彼得·冯·西门子解释为什么“德国制造”是质量的保证时说:“这靠的是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细节的重视。”

  严格制定生产规范,一丝不苟执行,对于处在起步期的企业来说,似乎“得不偿失”。在“长期质量”和“短期利益”的较量面前,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正是如此,我们这个时代才会鲜有伟大的作品出现。

  对现实而言,这个“德国制造”的百年下水道,既是一个启示,也是一个讽刺。

  点评:本文作者不是仅仅局限于对“100年后的备件”这一事件进行评论,而是透过这一事件,分析、探讨了“德国制造”之所以享誉世界的原因,并深入思考了“我们这个时代鲜有伟大的作品出现”的深层次原因,给人以警示。全文结构清晰,论证严密,用例典型,充分彰显了作者的思考深度,是篇典范的时评类文章,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相关资源: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