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高考考查科学文章,主要考查阅读中能否准确获取信息,能否准确地对信息进行概括与综合,和能否利用已有信息进行新的合理的推断等能力。
科学文章包括自然科学文章和社会科学文章。不管哪一类文章,都有其共性,即科学文章是对某一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基本情况、构造、特点、性质、规律、属性、类别、功用、时态、方式方法、意义等内容的说明、介绍或论证。
所以,一般来说,科学文章——特别是高考考查的科学文章,从内容方面看,主要由下列要素构成:
一、陈述主体——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各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每句话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二、科学观点——对某一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某一现象及本质规律的基本看法。
三、说明材料——用以说明、支持科学观点,得出、形成科学结论的依据(材料)。
四、科学结论——对材料分析、论证后,经过判断、推理得出的结果(结论)。
从逻辑要素看,科学文章一般由概念、判断、推理构成。
一、概念:就是陈述主体。它分为:①.全文陈述主体;②.段落陈述主体;③.句子陈述主体。段落陈述主体与句子陈述主体均为全文陈述主体服务。
二、判断:就是科学观点。把握判断,首先,把握它对事物属性的认定,即“ⅹⅹ是什么”;其次,要准确把握修饰限制的内容,如类别、性质、特点、程度、范围、方法、功用、时态等,这些决定着一个概念的外延与内涵,也决定着一个判断性质的对错。
三、推理:就是以说明材料为依据,作出的科学的论述和合理的推断。对推理过程的把握,实质上是对说明、分析、最后得出科学结论的过程的把握。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应高度重视因果、条件等各种复句关系,因为它们鲜明地体现了科学推理过程;另一方面,应高度重视观点与支撑材料、支撑材料与结论的关系,因为它们鲜明地体现出论证观点和得出结论之间的思维过程。
据此,阅读科学文章要读清以下内容:
一、读清概念(话题和主语),弄清陈述主体,检查题支有无偷换概念、遗漏信息、无中生有等情况。
二、读清判断(句子或观点),分析科学判断,即透彻理解其类别、性质、特点、程度、范围、方法、功用、时态等,检查题支有无改变性质、以偏概全、以表象代本质、无中生有、绝对化等错误。
三、读清推理(语言各种关系,特别是因果、条件等关系),把握推理过程,即注意推理过程的合理性,检查题支中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有无不合逻辑(无必然性、绝对化等)、因果错接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