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在高考成语的考查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近义的易混成语经常出现在试题之中。现选编150组,仅供大家参考。
1、耸人听闻、骇人听闻 都有使人听后感到震惊之意。前者指歪曲、捏造事实或故意夸大事态,所指的事不一定是坏的;后者指卑劣、残暴的事实坏到了使人吃惊的程度,所指之事是坏人坏事。
2、自鸣得意、自得其乐 都有很得意之意。前者侧重自以为了不起;后者侧重感到很有乐趣。
3、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都有掌握知识不透彻,或对情况不够了解之意。前者表示想懂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重在态度上,是中性词;后者多指在学术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思考地笼统接受,重在方法上,是贬义词。
4、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都有受到影响不知不觉发生变化之意。前者指经常耳听目视而受到影响;后者指人的思想、性格受环境或他人的感染、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
5、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都有亲自做出榜样之意。前者侧重于在关键时刻自己带头去做,走在群众的前头;后者仅指自己作出榜样。
6、别具一格、别开生面 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之意。但前者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后者偏重在“生面”上,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较广。
7、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都表病情严重,无法医治。但前者重在病,比喻病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于救药,强调无法挽救。
8、捕风捉影、无中生有 都有凭空捏造之意。但前者重在没有事实根据;后者重在本来没有,语气较生。
9、不刊之论、不易之论 都有不能改变之意。但前者强调不可磨灭,不可更改;后者重在论断正确,不可改变。
10、不识好歹、不识抬举 都表不理解别人对自己的好意。但前者含有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器重、称赞、提拔;后者表示不懂得别人对自己的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