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题中有一类技巧型题,一般属于综合性较强、中等难度以上的能力测试题。近十年的高考中,每年都有2~4道题属于这种题型,它着重考查“双基”知识和分析、归纳、推理等解题能力。
这类题设计精巧,有的题设条件似显实隐、似足实少、;有的玲珑剔透、诱人遐思;有的长篇叙述,难见精要,但却构思巧妙,大智若愚。特别是计算型题中,各种量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各反应原理又隐含其中。许多学生习惯于常规思维,提笔就算,结果是走上歧途,不得其解(即使算出了结果,却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所以,对此类题,必须抓住其精巧之处、独特之点,避开常规方法,另辟蹊径、巧思妙解。除了要在“审、明、透”三个环节上下工夫外,定要突出一个“巧”字。要巧找共性、巧用特性,巧析范围,巧用数据,巧攻一点,巧用规律,要巧挖隐含量,巧用已知量。以下所辑100例,但愿同学们能从中得到启迪,诱发灵气,有所提高。
1. 将KCl和KBr的混合物13.4g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再通入过量的Cl2反应后,将固体蒸干得固体11.175g。求原来所配溶液中K+、Cl¯、Br¯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
(A)3:2:1 (B)3:2:2 (C)5:4:2 (D)4:3:2
【简析】题设中的数据,虽然按常规方法或差量法都可解。但都费事费力,若考虑到溶液为电中性,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总量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总量可得出nK+=nCl¯+nBr¯,对照选项只能选A。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2005-2009
未经许可,盗用或转载本站资料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