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学案中心>>历史学案>>历史学案导学

高一历史: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内训练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一)

资料类别学案

学案导学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1 (立即充值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

使用学科历史

使用年级高一

上传人纪成

更新时间2011-10-19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资源

基本信息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内训练学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理解五四运动爆发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性;认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革命发展的重大意义。 (2)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归纳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3)结合中国土地革命对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形势,剖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道路的正确性。 (4)掌握红军长征的背景,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由此探究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的重要性。 重点:五四风雷;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红军的长征。 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五四风雷 情景激疑 1919年一战的战胜国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中国也派代表参加。和会在美英等国的操纵下拒绝了中国正义的要求,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忍耐到了尽头的中国人愤怒地向世界喊出了“不",爆发了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 知识归纳 1.背景 (1)国际背景:①一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乘机加紧侵略中国,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②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人民指出解放的道路。 (2)国内背景:①北洋军阀对内镇压革命运动,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大肆出卖国家利益。为了争权夺利,军阀不断混战,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②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产业工人的队伍壮大,为五四运 动的发生奠定了阶级基础;③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促使先进分子和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活动。 (3)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①1919年年初,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②美英等国操纵会议,拒绝了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2.经过

特邀主编老师 jc@ks5u.com 点评:

欢迎下载

查看更多本学科其它资料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