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内训练
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概念:三省六部、行省制度等(2)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变化与当时中央政权的强弱盛衰不可分。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省治的开端。(3)通过对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重点:汉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从两汉到元朝,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时隐时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两汉的地方政治制度 :(1)郡国并行的制度:汉初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二制并存。郡设守,后称太守;王国设丞相,分别作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2)王国问题的解决:随着地方王国势力的扩大,中央政权遭到越来越严重的威胁。两汉从景帝到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削夺王国的封地。特别是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将王国越分越小,无法与中央抗衡。这样,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唐朝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及影响:(1)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节度使名为唐朝的藩镇,享有相对独立的行政、财政和军政大权,这就为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安史之乱便是这种地方制度带来的恶果。(2)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及其影响:安史之乱以后,各地藩镇势力都得到很大的发展,终于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了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它直接促使唐朝政权的瓦解并最终导致唐朝的灭亡。 3.北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这些措施的实行,也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