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教学目标: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一大”;中共“二大”;工人运动;国共实现合作;国民革命运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道路;红军长征;西安事变;国共合作抗日;抗日战争;两种命运;中共“七大”;重庆谈判;内战爆发;人民解放战争;新政协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土地改革。
重点难点:
1重点分析
(1)、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的理解是重点。“一大”制定的纲领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这一目标远离当时中国的客观实际。“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与“一大”相比,说明中共对中国革命的问题在认识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即不再主张立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和反对军阀!
(2)、井冈山道路是重点。井冈山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党的领导是前提,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斗争形式,根据地建设是战略基地。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是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起义和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因此,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一理论来源于革命斗争实践,并从理论指导上阐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革命的胜利。这一理论的创立,推动了当时根据地的建设和红军的发展。
(3)、重庆谈判的意义是重点。重庆谈判使中共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权,在人民面前表现了争取和平的诚意;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各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它再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
(4)、土地改革的特点及目的是重点。土地改革采取了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其目的在于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有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更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
资源难易程度:★★★★★★★★★★★★★★★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2005-2010
未经许可,盗用或转载本站资料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