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素材中心>>语文素材>>语文文本素材

2013学年高一语文阅读材料:杜甫心影之比稷契

资料类别素材

文本素材 

提供方式免费

下载扣点0 (该资料免费下载

教材版本无版本

使用学科语文

使用年级高一

上传人lzm_1128@163.com

更新时间2012-11-22 11:14:39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资源

基本信息   在线预览

  一部杜诗,最能体现诗人心迹的是《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在这首诗中,能够集中体现诗人心迹的又是这两句:“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杜甫一生坎坷不遇,从政时间极短,官职又甚卑下,惟一引人注意的事,是任左拾遗时上疏营救房琯,就政事而言,与稷、契实难并论。《新唐书》本传说杜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对此,宋代葛常之、周必大等人都表示赞同,认为从政非杜甫所长,自比稷、契,未免“儒者大言”。但李纲认为杜甫政事不为人所知,是被诗名遮盖的缘故,称赞杜甫“孤忠无与施,但以佳句写”,“作诗千万篇,一一干教化”(《杜子美》)。陆游作为一个同样不得志的诗人,深为杜甫未能一展其才而可惜:“看渠胸次隘宇宙,惜哉千万不一施。空回英慨入笔墨,《生民》《清庙》非唐诗。”(《读杜诗》)不少宋人认为杜诗并非吟咏情性的作品,而是“经”,这种看法,对后世的评价,有很大的影响。如清代吴乔认为杜诗“不置之六经中,何处可置?窃谓朝廷当特设一科,问以杜诗意义,于孔孟之道有益”(《围炉诗话》)。顾炎武也说“四书”、“五经”之后,有几部书可以治天下,其中一部就是杜诗。不过这些都是从教化的角度着眼的。杜诗有助教化,不等于说杜甫政事可观,如果以此来肯定杜甫自比稷、契,仍难使人心服。

特邀主编老师 ks5u629 点评:

2013学年高一语文阅读材料:杜甫心影之比稷契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