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建安二十年(215),东吴大将鲁肃率万名将士在洞庭湖操练水军,并修筑巴丘城,在城西依山临水处,建造了检阅水军的阅军楼,这就是岳阳楼的前身。到了晋朝,巴丘城改建为巴陵城,阅军楼也有所增修,改称巴陵城楼。南朝宋诗人颜延之在《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一诗中,描写了当时登楼眺望的景状。巴陵城在唐朝改称岳阳城。开元四年(716),中书令张说出任岳州(治所在今岳阳)刺史,重修此楼,常与文人学士登楼作诗,当时称作西楼。至李白、杜甫,始以岳阳楼为题作诗。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滕宗京谪守巴陵郡,重建岳阳楼,第二年,请范仲淹撰《岳阳楼记》。自从杜诗、范文问世以后,岳阳楼声名益大,成了游人无不向往的江南名胜。
岳阳楼雄踞岳阳古城西门城楼之上,左揽洞庭,右挹长江。登楼四望,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朝辉夕阴,气象万千。与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楼阁,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魏允贞《击阳楼》)的盛誉。历来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登临送目,赋诗写怀,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凌跨一代、雄视千古之作,众口一词,非杜甫、孟浩然二诗莫属。元代方回登岳阳楼,见左边门壁大书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揖,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右边门壁大书杜甫《登岳阳楼》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资源难易程度:★★★★★★★★★★★★★★★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2005-2014
未经许可,盗用或转载本站资料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