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泰山南麓的岱庙,只见古柏参天,碑碣林立,其中有一块碑,上面刻着杜甫的《望岳》诗。上下泰山,沿途石刻参差错落,不下千块,其中以镌刻杜甫《望岳》诗的最多。登上泰山极顶玉皇顶,还可看到刻着杜诗“一览众山小”的横额。泰山享有“五岳之长”的盛誉,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都要来这里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历代文人词客,也都要到此登临游赏,赋诗题咏,从而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字记载。但自从杜甫《望岳》诗出现之后,人们提起泰山,首先想到的,始终是这篇名作。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从江南回洛阳参加进士考试。尽管他当时已得到崔尚、魏启心等名士的赏识,才学可以同班固、扬雄媲美,但由于试卷不合考官的心意,结果落第了。不过诗人年轻气盛,对此并不在乎,于是外出漫游,“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壮游》)。《望岳》就作于这一时期。
资源难易程度:★★★★★★★★★★★★★★★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2005-2014
未经许可,盗用或转载本站资料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