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试卷中心>>生物试卷>>生物月考试题/名校月考

《Ks5u原创》2013届山东省重点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

资料类别试卷

月考试题/名校月考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4 (立即充值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

使用学科生物

使用年级高三

上传人xiaoliu321@163.com

更新时间2012-12-10 11:52:59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资源

基本信息   在线预览

2013届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共36个小题,每题1.5分,共54分。) 1.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b.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属于基因重组 c.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 d.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答案: c 2.下列针对基因突变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丰富了种群的基因库 b.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 c.亲代的突变基因一定能传递给子代 d.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答案: a 3.如图表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了两种变异示意图,图中①和②,③和④互为同源染色体,图a和图b中的部分染色体转移造成的生物变异分别属于(  ) a.图a和图b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b.图a为基因重组,图b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c.图a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图b为基因重组 d.图a和图b均为基因重组答案: b 4.以下家系图中最可能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y染色体遗传病、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的依次是(  ) a.③①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答案: c 5.如图表示人体某正常基因片段及其控制合成的多肽顺序。a~d表示4种基因突变的位点。a处丢失t/a,b处t/a变成c/g,c处t/a变为g/c,d处g/c变为a/t。假设4种突变不同时发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处突变会引起多肽链中氨基酸种类变化 b.b处突变对结果无影响 c.c处突变会引起多肽链中氨基酸数量变化 d.d处突变会导致肽链的延长停止答案: c 6.如图为某植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示意图,将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的基因型最可能是(  ) a.aabb b.ab c.ab d.aaaabbbb 答案: a 7.下列与遗传变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倍体西瓜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是因为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b.xy型生物体细胞中的x和y染色体在细胞增殖过程中会发生联会现象 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都能够丰富种群的基因库并改变基因频率 d.利用八倍体小黑麦的花药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高度不育的单倍体答案: d 8.(2012•江西南昌调研)关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会使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有所差别 b.同一种群的雌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雌雄个体之间不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 c.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d.一个种群中,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不断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答案: a 9.如果在一个鸟类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的比例占50%,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已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繁殖能力,则随机交配一代后,子代中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1/6 b.1/9 c.1/8 d.1/4 答案: b 10.以下为遗传系谱图,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病不可能是x隐性遗传病 b.乙病是x显性遗传病 c.患乙病的男性一般多于女性 d.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可能患甲病答案: a 11.下列关于“21三体综合征”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比较中,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者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二者可通过观察染色体数目分辨 c.二者都一定发生了基因结构的改变 d.血细胞形态可用于区分二者答案: d 12.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利用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 d.基因突变不一定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答案: b 13.右图为雄果蝇染色体图,据图能得到的结论是(  ) ①其配子的染色体组是x、ⅱ、ⅲ、ⅳ或y、ⅱ、ⅲ、ⅳ ②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有5种不同形态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2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有5种不同形态 ④该生物进行基因测序应选择5条染色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c 14.关于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变大,但物种不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 a 15.设处于遗传平衡的某个种群,a基因频率为p,a基因频率为q,且2pq>p2>q2,若aa基因型个体不断被淘汰,则该种群aa、aa、aa三种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过程为(  ) a.②→③→④ b.③→④→①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① 答案: b 16.某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一群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右图中曲线(纵坐标为翅的长度,横坐标为个体数)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昆虫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c.在生存斗争中,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相互选择 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答案: b 17.如图表示不同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成年人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b.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发病风险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这是因为大多数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致死的,患病胎儿在出生前就死亡了 c.在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常选取图中的多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 d.在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时,需要保证随机取样而且调查的群体足够大答案: c 1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一定越强 b.若某种群中bb个体占81%,bb个体占18%,bb个体占1%,则b的基因频率为90% c.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d.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答案: b 19.下图是患甲病和乙病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ⅱ1与ⅱ6不携带乙病基因)。对该家系描述错误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乙病由x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 c.ⅲ2与ⅲ3结婚生出病孩的概率是1/8 d.ⅲ1与ⅲ4结婚生出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1/16 答案: c 20.图是血糖的激素调节示意图,若以“+”“-”分别表示促进和抑制作用,则①②③④⑤⑥依次是 (  ) a.+,-,+,-,+,- b.+,+,+,+,-,+ c.-,-,-,+,+,- d.+,+,+,+,+,+答案:b 21.如图是人体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①②③④过程均会加强 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③与④激素分泌量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d.⑤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答案:c 22.长跑运动员进行马拉松比赛时,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时间(h) 0 1 2 3 4 胰岛素含量(uu/ml) 14.2 12.0 8.9 7.5 6.2 胰高血糖素含量(pg/ml) 65 100 153 220 420 a.胰岛b细胞分泌增多,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长时间运动机体消耗大量能量,因而血糖浓度会不断降低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发生变化,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 d.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脂肪的分解,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答案:d 23.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 b.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 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答案: d 24.下列关于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细胞受到淋巴因子的作用后,可增强清除靶细胞的能力 b.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后,可将抗原呈递给浆细胞 c.婴儿初次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后,体内可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d.hiv攻击人体t细胞后,可使人体完全丧失体液免疫能力答案: c 25.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 ①酸碱平衡 ②na+、k+平衡 ③血糖平衡 ④体温调节 ⑤蛋白质平衡 ⑥co2—o2平衡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 d 26.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③为组织细胞,则各物质交换过程如图所示: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o2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则相反 c.若③为肝脏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 ①处 d.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答案: b 27.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艾滋病病毒侵染人体后可将逆转录形成的dna整合到人体的dna中 b.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可通过生殖细胞将已整合到人体dna中的病毒遗传物质传递给子女 c.艾滋病患者最终是由于多发性感染或肿瘤而死亡 d.艾滋病病毒存在于病人或感染者的体液中,一般不通过唾液或皮肤接触传播答案: b 28.如图为人体神经系统某部位两相连神经元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了研究突触小泡中递质浓度对神经冲动传递速度的影响,将轴突中原有的突触小泡除去可以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 b.在b、c两点接上灵敏的电流计,刺激a点和d点,电流计指针都能偏转 c.图中①为细胞体,②为线粒体,③为突触前膜,④为突触后膜 d.兴奋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时,前膜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外环境中,然后递质与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答案: a 29.切除健康狗的胰脏,2天后狗出现糖尿病的一切症状。随后连续给其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的胰岛素,发现其血糖含量恢复正常。由此推测:胰岛素能降低血糖的含量。为了证明这一推论。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实验组的是(  ) a.既不切除健康狗的胰脏,又不注射胰岛素 b.用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胰岛素溶液进行注射 c.切除健康狗体内的胰脏2天后,只注射等量用于该实验的溶剂 d.将健康狗体内摘除的胰脏制成提取液,注射给切除胰脏的狗答案: c 30.下列有关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体对花粉或某些药物产生的过敏反应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b.血清中的抗体与破伤风杆菌结合并抑制其繁殖属于细胞免疫 c.体液免疫中,效应b细胞与被感染的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d.切除胸腺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会受到影响答案: d 31.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液体①中含激素、血红蛋白、尿素、co2等物质 c.长期营养不良会使②中液体减少 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①中的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答案: d 32.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 ④二氧化碳 ⑤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⑥甲状腺激素的运输⑦乙酰胆碱 ⑧尿素 ⑨维生素 a.②③④⑥           b.①③⑤ c.①③⑦ d.③⑤⑥⑧⑨ 答案: b 33.右图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其中①②③表示相关腺体分泌的激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受到寒冷刺激时,图中①含量的增加早于②③ b.用③饲喂正常动物,将引起①②的分泌量均减少 c.③作用的靶器官只有下丘脑和垂体 d.物质②与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结合,反映出细胞膜能进行信息交流答案: c 34.右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④⑤共同构成突触 b.①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c.③作用于④,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d.由于③只能由②释放作用于④,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答案: c 35.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 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答案: a

特邀主编老师 xiaoliu321@163.com 点评:

质量较高,欢迎使用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