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要求》(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课标要求》一、古代中国商业 商业生产和转运 “市”的发展 商业城市战国 开始兴起秦代 对“市”有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汉代 商运活跃,开通海、陆 有专门管理机构,长安有东、西9市,市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界限分明。 以“市”为标志的全国商业中心形成,长安和“五都” 南北朝 形成,且由“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 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 草市普遍,夜市繁荣,但市场活动范围和时间仍受官府严格控制,市、坊界限分明 长安、洛阳、扬州(当时号称“雄富冠天下”)宋代 海外商运繁荣 ①市首次突破了原先 和 的限制,打破市坊界限,形成繁荣的商业街, ②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 ③有夜市、晓市和定时一聚的庙会 汴京( )临安 (杭州)明清 出现 (晋商、徽商) 商业区繁华 工商业市镇兴起,苏州(“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1)草市与“市”(官市)的比较—分布地区、政府管理、形成过程(2)明清时的市镇—以工商业著称:四大名镇---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规模、特点或职能)(3)货币:商代的“贝”、秦朝的半两钱、北宋的交子、明代白银普遍流通(4)商帮:徽商、晋商二、古代中国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1)含义:又叫“重本弃末”,重视 发展,限制 发展的政策。(2)来历:开始于战国时期的 ,后历代封建王朝沿用(3)原因与目的 ①商业的发展会使劳动力离开土地影响农业发展与兵源的稳定、商人的流动性以及囤积居奇会扰乱社会稳定。 ②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封建统治(根本目的)。 ③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直接目的)。(4)内容与体现:从商人的地位、征税、科举为官、官营商业等方面列举。(5)历代措施:(了解即可) 秦:①统一货币、度量衡; ②对经济管理全面、具体、严密汉:①加重赋税征收;②盐铁官营制度;③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社会地位唐:设官市,严格管制 明清:“海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