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1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学习目标:
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二、自主学习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65-69内容。 认真思考下列问题:
1、怎样构建种群数量增长的模型? 2、什么是环境容纳量?
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10分钟后进行检测。
三:检测: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
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 形式。
2、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步骤: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 →用适当的 →
形式表达→检验或修正。
3、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 、 。
二、种群增长曲线
两曲线的比较
“j”型曲线“s”型曲线
曲线图
形成条件
理想状态:
1、 和 充裕
2、气候适宜
3、没有 等
现实状态:
1、 和 有限
2、种群密度
3、天敌数量增加等
形成原因无种内斗争和天敌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多
数量变化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 增长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保持相对稳定
增长率
增长率曲线图不变
0~1/2k,增长率逐渐增大;1/2k~k,增长率逐渐减小
k值无k值有k值
适用范围实验条件下或种群迁入新环境最初一段时间自然种群
共同点都表示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且都只研究种群数量变化中的增长问题
三、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1、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 、食物、 、传染病等。
(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
2、数量变化: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 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 甚至 。
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1) 有害动物;
注意:对于有害生物的防治,不应在k/2时才采取措施,应在数量还未明显增多时就采取措
(2)保护和利用 ;
(3)拯救和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