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目标: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二、学习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三、学习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深入浅出、准确简炼的讲述本节课文所涉及的科学知识。四、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五、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个人完善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自学指导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 (1)目的:打破________、________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表现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________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②重视和平利用核能,先后建成________核电站和________核电站,用核技术为国民提供电力。 ③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____________成功。 ④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____________试验成功。 ⑤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____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________时代。 2.载人航天技术 (1)决策 ________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____________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2)成就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着宇航员________升上了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3)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__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细节点拨 在掌握教材所列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了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如:2008年,“神舟7号”飞船上天,我国航天员已成功进行了太空行走;2010年嫦娥二号发射成功等。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原因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大国,____________关乎国计民生。 2.过程 (1)________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2)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____________。 3.影响 (1)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____________________”。 (2)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________优势的第一人。 (3)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________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________饥饿问题。 (4)袁隆平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细节点拨 理解科技成果的意义,既要与当时的社会背景联系,也要充分注意科技成果的长久影响。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 (1)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2)成就: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____________”。 (3)影响:中国的高性能____________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________发展。 2.生物技术 (1)成就:1965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2)中国参与____________的研究,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____________、治疗____________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细节点拨 学习时注意中国的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中的地位。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二:科学对工业的影响的最惊人的例子之一可见于煤衍生物方面。煤除了提供焦炭和供照明用的宝贵的煤气外,还给予一种液体即煤焦油。化学家在这种物质中发现了真正的宝物——种种衍生物,其中包括数百种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产品如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轻泻剂、香水、摄影用的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及香橙花精等。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观察下列图片 图1 遨游太空的第一人——苏联宇航员加加林(1961)图2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1969)图3 中国探月器--“嫦娥一号”升入太空(2007)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2)据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呈现出什么新的特点? (3)2007年,中国成功启动探月工程,中国几千年登月的梦想变成了美丽的现实。分析中国从事这项战略活动的历史条件及其重大意义。 巩固练习 1、“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这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 ) ①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 ②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③邓稼先是在“双百”方针的感召下回国的; ④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2、共中央决定研制“两弹”的直接原因是( ) a.新科技成果往往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 b.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 c.反对核垄断打破核威胁 d.对周边国家形成震慑作用 3、建国以来,下列重大科技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④“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技术成功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4、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苍茫的内蒙古草原敞开胸怀深情地拥抱朝阳中缓缓降落的、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的“神舟”5号飞船。39年前的同一天,一朵从西北大漠深处腾空而起的蘑菇云,同样震惊了世界……这朵“蘑菇云”指的是( ) a.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的发射成功 b.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中国成功研制出 “银河一ⅰ号”计算机 5、1954年,毛泽东询问苏联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鲁晓夫傲慢的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的所有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这段材料表明( ) a.核武器虽然有很大震慑力,但中国不必有自己的核武器 b.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苏联是亲密无间的兄弟国家 c.体现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 d.中国当时没有研制核武器的条件,也不用研制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