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1.建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一般不需要( )
a.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作出合理的假设
b.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表达
c.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数学模型(公式或曲线)进行检验或修正
d.设置对照实验
解析:建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的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数学模型(公式或曲线)进行检验或修正。
答案:d
2.我国海关对所有入境的货物都要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若有害生物一旦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最可能的结果是( )
①有害生物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②其天敌数量较多 ③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④很快被淘汰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防止境外有害生物流入境内是为了保持当地的生态平衡,防止其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因为它流入境内后数量会快速增加,使境内生物多样性降低。
答案:c
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模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加大
c.种群增长数学模型的构建,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观察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建立模型、检验或修正模型
d.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
解析:“j”型曲线的形成条件是理想的,不会出现k值。
答案:d
4.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
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解析:培养用具与培养液都需灭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培养酵母菌不必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培养后期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较大,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答案:d
5.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后,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下列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