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试题中心>>生物试题>>生物单元测试试题

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课后练测:4.2《种群数量的变化》(人教版必修3) Word版含解析

资料类别试题

单元测试试题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2 (立即充值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

使用学科生物

使用年级高二

上传人1421890381@qq.com

更新时间2016-01-14 16:22:08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资源

基本信息   在线预览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1.建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一般不需要(  ) a.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作出合理的假设 b.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表达 c.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数学模型(公式或曲线)进行检验或修正 d.设置对照实验 解析:建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的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数学模型(公式或曲线)进行检验或修正。 答案:d 2.我国海关对所有入境的货物都要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若有害生物一旦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最可能的结果是(  ) ①有害生物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②其天敌数量较多 ③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④很快被淘汰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防止境外有害生物流入境内是为了保持当地的生态平衡,防止其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因为它流入境内后数量会快速增加,使境内生物多样性降低。 答案:c 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模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加大 c.种群增长数学模型的构建,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观察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建立模型、检验或修正模型 d.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 解析:“j”型曲线的形成条件是理想的,不会出现k值。 答案:d 4.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 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解析:培养用具与培养液都需灭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培养酵母菌不必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培养后期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较大,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答案:d 5.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后,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下列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特邀主编老师 陈丽清 点评:

知识点讲解详细。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