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教案
课 题第三课第二课时 哲学的基本问题课型新授课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基本特征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2.能力目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培养学生鉴别理论是非的能力,进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通过学习,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1.结合典型事件,说明哲学思想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运用对比方法,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的区别,理解其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的基本特征;
3.联系历史事实,理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与发展的基本线索,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把握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导
学案》第三课第二课时、《固学案》第三课第二课时。
2.写好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辅助
课件;教室安排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准备好课堂用多媒体设备等。
学生准备:利用课余时间通读课文,把握关键词或理出知识框架。完成《导学案》 p20《知识体系梳理》部分。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设计学习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预设)媒体运用
情境导入
老师引入新课通过之前的学习内容,我们了解到,哲学对社会的巨大作用,特别是我们要找到一个时代的真正哲学,那样,才能让哲学真正发挥它的功效。那么,现在我们找到了这个时代的真正哲学了吗?在我们中国,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终于找到了对中国近现代社会起促进作用的真正哲学,它就是——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问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阶级基础和理论来源分别是什么。
老师通过提问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有关问题,从而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ppt:摘抄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有关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