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孩子在升学、换班的过程中,经常让原来的育人者产生“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觉——既有“突飞猛进”的惊喜,也有“一落千丈”的失望……其中的因缘何在呢?有一则题为《在缺陷中发现长处》的小故事,方才明白其中的道理。故事的大意是: 有一年市射击队到省里参加汇报表演,当所有的射手都赛完之后,省队主教练把所有的靶纸收集起来,一张张仔细端详。这时他发现了一张很有意思的靶纸,这张靶纸成绩并不理想,子弹大多偏离了靶心,但教练注意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几乎所有的子弹都偏向同一个方向——右上方。 这说明这位选手的技术动作肯定有大问题,但同时非常集中的着弹点又说明射手的稳定性非常好,而稳定性对于一个射击选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后,那位选手出人意料地进入了省队,不久又进入了国家队,并且为中国奥运代表团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他就是许海峰…… 许海峰的经历为每一位育人者生动地演绎了“移动的教育靶心”的神奇魔力。 “育人的靶心”原本是移动的,许多人却人为地将其设定在某一点上,习惯于用同一个标准去观察、了解、衡量、判断自己的教育对象——或者单纯凭借考试的分数,或者依赖自己的主观印象……生硬地将孩子的许多潜在的优势置于“靶心”之外。 所以,我们应为教育设置“移动的靶心”。首先,育人者应该为自己的教育赏识设置“多彩的靶心”。每个孩子都具备与众不同的特征,因而,育人者的赏识标准必须是多变的,只有具备多彩的赏识眼光,才可能“看透”每个孩子的可造之处。如果仅仅局限于一个标准,那么达到或者超过自己“标尺”的能有几人呢? 其次,育人者应该为自己的教育评价设置“多元的靶心”。孩子的成长是极具变化的,育人者的评价就应该是多元的,应该因人、因时而异,这样才会产生自己愿望中应有的约束、规范、鼓舞和激励效果。 再者,育人者应该为自己的教育环节设置“多向的靶心”。教育工作不是工厂的流水线,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是多向的。 孩子的某种素质是不是需要去费心劳力培养,育人者心中应该十分清晰,在具体“实施”时,既不“重复作业”,更不会不切实际地去建造“空中楼阁”,让自己的教育脱离孩子发展的轨迹。 为教育设置“移动的靶心”。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长处和缺陷,这两者都具有清晰的教育价值,不可偏废任何一方。 育人者应该运用自己手中的“移动靶心”,既要“瞄准”孩子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用正确的导向激励其生成“燎原之势”;更须锁定孩子身上的缺陷,用自己的“逆向”师爱发掘出缺陷背后的独特优势。 只有如此,育人者才能练就一双明察秋毫的慧眼,点石成金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才会更多地成为现实。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