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学生的心理 江苏省溧阳市戴埠高级中学 张学瑞 心理学家卡耐基曾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85%取决于心理素质,15%取决于智力水平。”不管是对残疾人而言,还是对运动员来说,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是他们成功的必须准备。高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第二次生长高峰,这一时期正是人生中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正值豆蔻年华,生活中荡漾着欢歌笑语,也夹杂着莫名其妙的烦恼,如有的同学成就感比较缺乏,受挫力差,易迁怒别人,报复心强,有的自暴自弃,意志脆弱等,这些不良的心理活动如果不能得到正确及时的反思矫正,就会成为长期困绕在学生心中的一团乌云,久而久之,就会使人精神沮丧、意志消沉,学习失去信心,学习成绩的进步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最终还会导致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严重影响班级的良性发展。而高一年级正是高中的启蒙阶段,也可以说是一切习惯的养成阶段,引导的较好,将会向良性循环,引导得不好,将会背道而驰,因此对于高一的班主任来说任重而道远。通过一学期担任高一年级的班主任以来,我认为经常了解,关心学生的心理,注重心理辅导,使学生抱着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而学,这是学生学习成绩进步的内驱力,是减少一切不良行为的根本举措,更是班级良性发展的关键。 一、班主任扮演科任老师的“说客” 角色,这是帮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科任老师的关键,也是保证学生课堂上学习效率的体现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爱其术”这句话,一方面告诫了老师,同时也向学生提出学习成绩保障的非智力因素,对科任老师的喜欢和尊重也会迁移到对其所任学科上,而这种非智力因素所带来的效果有时是无法估量的。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实例很多,某一位同学对某一位科任老师喜欢和尊重,那他的这门功课一般不会太差,如果同学对班内的科任老师都比较喜欢和尊重,那么他所学的科目不但全面,而且一般都不会太差。针对开学初学生对各科任老师持于急于了解,甚至猜疑、抱有一种考查老师的这种心理特点,我把握时机充分扮演“说客”的角色,首先向学生介绍各科任老师的学识水平,性格特点,教学教研成果等,使学生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从内心产生对老师的敬意,渴望接受老师的教诲。在此基础上提出尊师礼义常规,如进办公室问问题的态度,方法,尤其强调课堂上要尊重老师的具体要求,保证上课有一种正常和谐的教学秩序,使每一位老师抱着一种轻松舒适的心情来上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学习的效率方可得到保障,经过一学期的要求,班内没有出现课堂上顶撞老师,讲脏话等不良现象。师生间的关系相处较好,课堂上的“教”和“学”和谐地进行者,保证了科任老师能有备而来,满意而归。虽然班内56位同学进校时知识层次相差悬殊,但经一学期来在和各科任老师的友好配合下,绝大多数同学都基本上能面对自己的实际努力向前,班内整体学习成绩进步明显。 二、学会察言观色,做好 “心理医生”的角色 马斯络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心理需要即被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只有得到满足后才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同样,班级的管理中,学生心理需要也只有得到满足后才有可能安心地,乐意地、有信心地去学习。而做为一个人的心理又是那样的复杂,做为为班主任我们虽然不能够及时摸透学生的心理的困惑,但只要我们平时注意某些学生的一些外显特征也可推测出一个大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亡羊补牢,犹为未晚。刚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我,从高一刚开始,我就注意到班内56位同学求知的心理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具有优越成就感的,具有无可奈何不情愿上学的,具有不甘失败重新振作的,具有目标明确立志考大学的,具有无所事事,但又不甘寂寞的等等。在上述诸多的心理特征中,有的对班风的形成起到推动的作用,有的具有消极作用。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群体,怎么样才能使他们的步调一致,求知的心理健康向上,学习责任心明确,这是摆在班级的一个首要问题,也是一个长期需要关注解决的问题。针对一开学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要求学生寻找一句符合自身特点的格言,连同自己的一日学习时间安排张贴在课桌较为醒目的地方,每一天对照自己的安排质问自己“做到了没有?”当自己思想徘徊的时候,面对自己的格言,寻找自慰,寻找信心。学会自己评价自己,独立调节情绪,保持最佳学习状态。也可能就是在种这无形力量的支撑下,班内大多数同学好象找回了自己的起点,面对自己的实际,踏实学习,不求一步登天,只求有所进步,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然,班内还存在一些思想顽固、性格倔强、不求上进分子,对待这些学生需要的是耐心,班主任有时要强迫自己学会宽容,时常和他们进行交流和提醒他们,以一位“心理医生”的角色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把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争取抹杀在萌芽中,同时学会善于捕捉这些同学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找回做人的自信和学习的信心,使这些同学感觉到并没有被遗忘。 三、把握契机,扮演“正催化剂”的角色,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班主任有时不但要做学生苦恼的倾听者和重大策略的决策者,还要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增强班级的活力。每一次的调查测试,可以说“有人欢喜有人忧”,这时候学生也是最需要关心和鼓励的时候,班主任把握这个契机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正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使学生从中获得强烈的学习激情。首先帮助学生确立目标,目标好比一盏指路的明灯,具有导向作用和指路作用,目标一旦实现,能给学生带来某种心理上的满足,和获取学习的极大动力。其次,我鼓励学生进行集体竞争,即在校内平行班,班内学习小组之间开展竞争,另外,提倡学生个人之间竞争,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在心中确立竞争对手,每一次调查测试后每组推选出几组对手分析自己的成功之处,自评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再让每一组对手相互评价对方,认为对方这一段时间有哪些方面值得自己借鉴,哪一些方面自己不可取,下一阶段自己要想超过他,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才能正直感觉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取长补短,方有超越可能性。同时要让学生明白竞争并非是让他们争强斗胜,不择手段,而是培养一种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在这些具体的活动中,班主任可谓是起到了一种“正催剂的”角色,加剧了学生间的竞争意识,促进了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四、班主任要做好“模范者”的角色 班级管理要从自身的完善做起,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这个道理。班主任代表了一个班集体的形象,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因此,一学期来,我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自己尽可能要做到而且尽量做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成为学生爱戴的教师,那你就要努力做到使你的学生不断地在你身上有所发现”。如今的学生,接受信息的面广,接受信息快,学生要“有所发现”,老师就得时常“充电”,加强继续教育,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人格魅力。只要我们平时朝这个方向努力,严格要求自己,相信定会在学生心目中获得真正的威信,班级的管理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