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秦昭王时(公元前250年左右),蜀郡守李冰率领当地民众,在今四川灌县城西岷江中游,兴建了一项巨大的水利工程,即驰名中外的都江堰,使夹带大量泥沙奔腾直下的岷江,变害为益,使蜀中数百万亩农田,化险为夷。从此川西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常璩《华阳国志》)。至今农桑,犹赖其利。据说“李冰昔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穿石犀渠于南江,命之曰犀牛里。后转犀牛二头在府中,一头在市桥,一头沉之于渊也”(郦道元《水经注》)。有的石犀,直到南宋,依然保留在李冰的祀庙之中。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曾作过记载:“石犀在庙之东阶下,亦粗似一犀,正如陕之铁牛耳。一足不备,以他石续之,气象甚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也毋需多怪。仅就不图安逸、不避艰险、不尸其位、忧民所忧这几点来说,李冰的功德,就可同苍苍玉垒、泱泱岷江,与世共存了。
资源难易程度:★★★★★★★★★★★★★★★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2005-2014
未经许可,盗用或转载本站资料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