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
一、连词
1.表并列,可译为“又”“和”或不译。例如:
蟹六跪而二鳌(《劝学》)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表承接,可译为“就”“接着”“然后”,或不译。例如:
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亡羊而补牢,未为晚也(《战国策•楚策四》)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赋》)
3.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可是”等。例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4.表递进,可译为“并且”或“而且”。例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5.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例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捕蛇者说》)
6.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不译。例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项脊轩志》)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二、代词
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三、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何》
一、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等,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例如: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寡人之于国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