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教案中心>>语文教案>>语文备课教案

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语文教案:《赤壁赋》

资料类别教案

备课教案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2 (立即充值

教材版本无版本

使用学科语文

使用年级高一

上传人lzm_1128@163.com

更新时间2013-03-29 10:25:35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资源

基本信息   在线预览

教学目标 ]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准确优美的语言以及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学习本文主要方言实词和虚词;

3、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旷达胸怀和积极进取精神。  

一、  导语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父苏洵,弟苏辙均以文著称,文坛称他们父子为“三苏”。嘉祐六年(1061)通过制科考试后,步入仕途,由于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先后出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元丰二年(1079),被政敌以讪谤新政罪下狱,史称“乌台诗案”。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神宗死后,旧党执政,苏轼奉召回京,官至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又因反对司马光等人尽废新法,开罪旧党,先后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哲宗亲政后,新党复起,又先后被贬到惠州(广东惠州市)、儋州(今海南省)。建中靖国元年(1101)徽宗即位,内迁,病死于常州。

     苏轼为人耿直敢言,才华超众,豪放旷达,随缘自适,善谐谑,极富个性。他的思想以儒家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在遭迫害后相当浓重。政治上主张“渐变”和“人治”,虽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但始终关心国计民生,在各地方任上政绩斐然。

特邀主编老师 ks5u629 点评:

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语文教案:《赤壁赋》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