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执行,及上海二期课改的实施,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越发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一切又离不开物理建模能力的培养。我们知道物理学的研究对象遍及整个物理世界,大至天体,小至基本粒子,面对复杂具体的物体,研究它的形形色色的运动,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形形色色的运动,建立起物理模型,并能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是中学物理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我们在进行二期课改物理教学时,一定要注重指导学生多关注社会、观察自然现象、关心科技动态、联系生活实际去拓宽视野,发挥想象和创新的潜能。联系实际的对象包括自然现象以及科学实验中、现代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善于挖掘出实际问题的本质内涵,进行模型化处理,把不熟悉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再注意知识和方法的灵活应用,问题就迎刃而解。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所谓“建模”,就是将我们研究的物理对象或物理过程通过抽象、理想化、简化和类比等方法形成物理模型。它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能够较好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通过物理建模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同时物理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因为从物理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建模对物理学的发展起着推动前进的作用。如初期的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后来哥白尼的“日心说”,都是对天体运动的建模,是结构模型;早期的枷利略提出的匀变速运动是对运动过程的建模,是运动模型等等,“科学的基本